禪源诸詮二曰:「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餘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唯默知字,非总不言。」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觉了法性,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而不使有遗餘,故曰觉了诸法。二、化度眾生,菩萨以无上涅槃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之一切眾生,悉使出离诸趣,故曰化度眾生。叁、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以诸佛国土最上庄藏之具庄严...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谓禪宗也。世尊叁处传心於迦叶:一灵山之拈花微笑,一於多子塔分半座,一於双林树下由棺中出足。禪宗象鑑曰:「世尊叁处传心者為禪旨,一代所说者為教门。故曰:禪是佛心,教是佛语。」然说拈花微笑事之大梵天经,其出处不分明,多子塔前分半座双树下出足事,诸经虽有其事而如五灯...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禪家之常语。离言说文字而以心传於心也。达磨之血脉论曰:「叁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六祖坛经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宗密之禪源都序上之一曰:「达磨受法天竺,躬至中...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一卷,唐裴休集。集录亲闻於希运禪师者,间或记其月日。文辞简洁,一读可以知禪要,又得窥其宗渊源。卷首有裴休序。卷尾附禪师宛陵录一卷。然收於景德传灯录者,题為黄檗希运禪师传心法要,删各章之岁月,又於卷末省略叁分之一、却附加裴休之传心偈四言长一篇。唐大中十一年成。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六因之一。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以心王為因,而起心所,以心所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应,名為相应因。其相应之义,心王与心所有平等之义五种也。是云五义平等。俱舍论六曰:「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又曰:「唯心心所,是相应因。」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了了自觉也。禪源诸詮二曰:「问:诸缘绝时,有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证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可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即但遮诸非,更令观察。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大日经曰:「心无畏故,能究竟净菩提心。」行者观心月,泰然无所畏惧,谓之心无畏。以心无畏之故,得净究竟圆明之菩提心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文殊院之文殊,其左手持青莲华,是不染着诸法叁昧之标帜也。文殊无相之妙慧,不着诸法。故云不着讲法。大疏五曰:「青莲是不染着诸法叁昧,以心无所住故,即见实相。」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谓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尽為唯识也。其所以然者,以心為识之自相故也。乃至无為為识之实性故也。见[五法]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