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六行观之第四。观初禪上胜禪定之乐,与初禪禪味之乐,忻因胜果胜也。大藏法数叁十四曰:「既厌欲界下劣贪欲之苦,即忻初禪上胜禪定之乐,是為因胜。復厌欲界饥渴等苦,即忻初禪味之乐,是為果胜。得乐胜苦皆须忻喜也。」(禪波罗蜜次第法门)。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以有漏智次第断下地之惑之法也。盖叁界分為九地,比较下地与上地,下地者麤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地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下地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下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地之惑,以彼為更宜对比之上地故也,断有顶地...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五部者,迷於四諦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於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叁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与独觉先於凡夫地以有漏智之六行观,合断下八地之见修五部也(不能以有漏智断第九地之惑见[六行观]条),合断此之法,八地之五部,分上上品乃至下下品之九品,先自上上品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六行观之第五。观初禪之禪定不动為上妙,初禪之身,虽有形,而如镜中之像自在,忻妙因妙果也。大藏法数叁十四曰:「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為麤,即忻初禪定之乐心定不动,是為果妙。復厌欲界臭秽之身為麤,即忻受得初禪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為果妙。得妙胜麤...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外道於叁界九地离下地而生上地时,观下地麤苦障,上地静妙离,以断下地之烦恼。是名六行观。观下地為麤,為苦,為障而厌之,观上地為静,為妙,為离,而愿之。见[六行观]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