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 条搜索结果

一乘一味

一乘之教味,唯一不二,故曰一味。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衲

又作一纳。一枚之衲衣也。衲衣為僧衣之名。见[纳衣]条。佛祖统记六慧思传曰:「平昔御寒,唯一艾纳。」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六观门

十六观者,往生西方极乐之门户,故云十六观门。 又真言準於显教九次第定之须逆观,就无尽法界与无餘眾生界,立十六观门。无尽法界有八门:以一切為一(顺观),以一為一切(逆观),以一為一(叁门),以一切為一切(四门),以一切门為一门(五门),以一门為一...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念

第一念佛。佛是众生无上慈父。第二念法。法是众生烦恼良药。第叁念僧。僧是众生叁乘福田。第四念戒。戒是众生防非止恶。第五念舍。舍是众生除悭杂着。第六念天。天是众生清净果报。此天非叁界之天。谓第一义也。净故名为天。

《法门名义集》 / 89字 / 1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位

一者愿乐位。二者见位。叁者修位。四者究竟位。愿乐位。地前叁十菩萨总名愿乐位。但以此智知法身。未以证智见真如。以求欲见故名愿乐。十信菩萨犹受叁界分段生死。分觉生空观。对治阐提不信障。断四住地烦恼。尽分段生死果报。云方入十解之位。十解菩萨生空观成就。对治外道着我...

《法门名义集》 / 267字 / 1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禪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為印,故曰印。者佛。印者印可印定之义。此印能印可或印定佛法之实义也。犹如经宗之所谓叁法印,一实相印。以此佛之印直印於眾生之。谓之以。黄檗传法要上曰:「迦叶已来,以不异。印着空,即印不成文。印着物...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18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叁界。亦名叁有。欲界始从地狱上至六天。皆有六欲之情。通为欲界。色界总有四禅。合十八天。初禅梵天已上无有女形。色身清净故曰色界。非是散善所能惑也。要修禅定得生其中。无色界有四天。此众生过去时厌患色碍。修无边虚空叁昧生在其中。无有身形。但有...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菩萨摩诃萨乘

菩萨此云道众生。摩诃萨此云大道众生。此人发求佛。自利利人。六度行满。修佛相好。学佛威仪。于叁乘别教中。此是大乘。

《法门名义集》 / 50字 / 1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佛乘

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华经所说。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同品曰:「於一佛乘,分别说叁。」金刚顶一字顶轮王仪轨经曰:「十方剎土中,唯有一佛乘如来之顶法,等指诸佛体,是故名智拳。」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无量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慈能与乐饶益。名之慈。慈缘不局。称为无量。悲慜救苦厄。名之为悲。喜庆彼得。名之为喜。舍能亡憎爱。会平等。离前叁。不着于相。名之为舍。无量之义皆如前释。

《法门名义集》 / 75字 / 1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无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二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1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一揣食

又曰一搏食。作丸而食也。比丘唯一度受一揣之食,其后不增加為二度。又名节量食,乃十二头陀行之一。大乘义章十五曰:「揣者,手握物使坚固也。」见[揣食]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体离念者,谓本觉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二十五有

叁界為二十五有。欲界有十四有,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色界有七有,四禪天及初禪中之大梵天,并第四禪中之净居天与无想天也。无色界有四有,四空处是也。通叁界而有二十五之果报,名二十五有。辅行二曰:「二十五有,总為颂曰:四域(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王,四禪四无色,...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向大起十。一信。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解空处寂止理静。六不退。正观两融不退后。七回向。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法船

佛使人渡生死海到涅槃之岸,故譬以船筏。涅槃经一曰:「无上法船,於斯沈没。」地观经一曰:「善逝恒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旧华严经五曰:「兴造正法船,普拯所应度。」付法藏传六曰:「欲出叁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禪

色界之第叁禪天也。此天名定生喜乐地,由深妙之禪定生身之快乐。叁界九地之中以此地為乐受之限,在同此已上之天处,唯有捨受。故此地之乐受,為叁界中最第一。圣教中多引之以為比。悲华经二曰:「身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叁禪。」涅槃经二十一曰:「有佛世界名曰不动,...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

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叁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叁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叁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得无我解。永断见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无漏。既有无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无漏力强能排叁涂等苦故。立解叁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叁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1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界万灵牌

牌上书云:「叁界万灵十方至圣六亲眷属七世父母。」盂兰盆会等立之。先万灵而后至灵有深义而然,非倒语。见象器笺十六。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藏教生灭四谛

藏教者,经律论叁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因缘生法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

《三藏法数》 / 322字 / 1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千大千世界

一须弥山一四天下。下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此为一段。叁界众生如是次第有千须弥山四天下。乃至千非想非非想天。有一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小千世界。即以小千铁围为数至千。复有大铁围绕之。名为中千世界。亦名二千世界。即以中千名数数之至千。复有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叁千大千...

《法门名义集》 / 287字 / 1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