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条搜索结果

戒印

戒者為人所信,故譬於印。成实论十四曰:「入善人,以戒為印。」行事钞上一曰:「入善人,要佩戒印。」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塞迦

梵字。娑迦字印,悟解一切蕴体故。」是即以梵语塞健陀Skandha有积即蕴之义,故转释塞迦之字义者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阿毘曇八犍度论

与[阿毘达磨发智论]同本异译。苻秦僧伽提婆,竺佛念共译。十卷。犍度。译曰。积之义。发智论以有篇章八谓之八犍度论。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无人之落。维摩经弟子品曰:「以空想入於落。」 又(譬喻)人身之六根,假和合而无实主,譬之无人之落。涅槃经二十曰:「空落者,是六入。」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金光明经一曰:「是身虚偽,犹如空。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六十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不定性

之一。此性或可為邪,或可為正,无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诸圣人名正性定,造五无间业者名定性邪,凡夫是不定性也。俱舍论九曰:「正邪定餘名不定,彼待二缘可成二故。」同颂疏曰:「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餘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定性。」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业林

僧俗和合,住於一处,如树木之丛集為林也。特為禪庭之名。以禪之翻名,有功德丛林之语也。智度论曰:「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是名為林,(中略)僧处得名丛林。」大乘义章十曰:「禪者是中国之言,此翻名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中略)功...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净影寺之慧远撰。分义為五:一教,有门。二义,有六门。,有六十门。四净。有一百十一门。五杂,欠缺。解释大小乘法相之古今第一书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欲爱

菩萨喜乐正法,谓之法爱,凡夫贪爱五欲之境,谓之欲爱,又欲界之贪爱也。对於色爱而言。楞严经一曰:「阿难白佛:我见如来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麤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段

律宗分比丘,比丘尼之具足戒為八律。例如比丘之二百五十戒分為波罗夷,僧残,不定,捨堕,单提,提舍尼,眾学,灭諍是也。见[篇]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现生十种益

日本真宗所立。文类末曰:「获得金刚信心者,横超涂八难道,必获现生十种益。」一冥眾护持益,梵天,帝释,四天王,龙神八部等护持行者也。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发挥名号之至德,尽其功德,圆满具足於我身也。无量寿经下曰:「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為...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法集

犹言佛会,谓佛教徒以讲法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曰:「太子素信宝,徧览眾经,乃於宫内别立慧义殿专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諦法义。」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业种

善恶业之可生苦乐果者。犹如世间之种子。楞严经一曰:「业种自然,如恶叉。」止观四上曰:「业种虽久,久不败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类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称目也。此有篇门与门之别,篇门者,依结成之罪果及急要之义而区别為五篇,门者,类其罪性及因罪(犯波罗夷僧残二罪而未成者曰偷兰遮),而為六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涅槃分

出处在曇鸞论註所谓「不断烦恼得涅槃。」解此有种种:一、分為分圆之义。谓往生於极乐证涅槃之一分,涅槃之分得,证理未為圆满也。二、分為因之义。谓可至涅槃之因分。正定之身分也。、分為分齐之义。谓涅槃证果之分齐。即言涅槃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正定,邪定,不定机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质底

Citi,译曰积。寄归传曰:「大师世尊既涅槃后,人天共集,以火焚之。眾香柴遂成大[卄/积],即名此处以為质底,是积义。据从生理,遂有制底Caitya之名。」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捨堕

梵云尼萨耆波逸提。八藏之一。见[篇]条。梵音Naiḥsargika rāyaśoittika。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法华四法

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谓:「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此法华经?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為诸佛护念,二者植诸德本,者入正定,四者发救一切眾生之心。」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坛经真偽

传灯录二十八南阳忠国师语曰:「吾比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五百眾,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谈,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忠国师者,曹溪之直弟也。可见此时已有改换之偽本矣。其后在辽国遂為焚弃。佛祖统纪十四高丽国义天传...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篇

律学惯读為五篇七。见[篇]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本愿功德

由因位之本愿而於永劫积功德之佛也。谓阿弥陀佛。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拘睒弥犍度

十诵律作「俱舍弥法。」四分律作「拘睒弥犍度。」此国比丘有斗諍时,如法制止之。其法详於此品中。犍度译言品或。巴Kosambi-khandhaka。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訶责犍度

四分律之篇章名,说比丘治罚法之篇章。犍度為梵语,译曰,蕴。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阿喇喇

细语不休之意。又作阿剌剌。如韩文所谓「持被入直省,丁寧顾婢子,语剌剌不能休。」即其例也。又恐怖或惊骇之意。如金陵报寧语录所谓「东西南北,土旷人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阿喇喇。」之类是也。又散见於禪林类第十七刀剑门等。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梵名塞建陀Skandha,旧译曰阴。阴覆之义,谓色心之法,荫覆真理也。新译曰蕴。积集之义,谓色心之法,法大小前后等积集而成自体也。色蕴,心蕴等。义林章五本曰:「梵云塞建陀,唐言蕴,旧译名阴(於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荫者,梵本应云鉢罗婆陀。(中略)或翻為,故法华...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不定

与[不定性]同。无量寿经下曰:「彼佛国土中,无诸邪,及不定。」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之一。正定也。乘之行人,各修其因,正得其果之位也。又名不退位。无量寿经上曰:「国中人天,不住定,必至灭度,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中之正定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六界

中阿含二十一说处经,為年少比丘说眾生之身分六大假合,使捨诸欲。如骨肉之地大,血之水大,煖热之火大,呼吸之风大,耳鼻空之空大,乐苦识之识大也。曰:「若為诸年少比丘,说教此六界者,彼便得安隐得力得乐,身心不烦热,终身行梵行。」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现生正定

现生十益之一。入正定益也。见[现生不退]项。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犍陀

Skandha巴Khandha,又作蹇陀,犍度。译名篇章。见[犍度]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二十八见

二十八种之不正见也。杂集论十二,引大法镜经中说二十八不正见。因明大疏上曰:「二十八见蚁於五天。」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非二

诸法分色,心,非色非心,非色非心谓為非二。成实论之法相也。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正性定

圣之一。

《佛学大辞典》 / 5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戒场

授受戒之道场。同於[戒坛]。但戒坛者,自地而立,戒场仅限平地耳,释氏要览上曰:「今言坛场非一也。坛则出地立基,场则除地令平。今有混称,盖误。」其所以设戒场戒坛者。凡為法事,一山内(即结界之内)之僧,不尽会同和合,即不成就,然僧中之法事(授戒等)非一,每事使大眾来...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邪性定

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邪定

邪性定之略。

《佛学大辞典》 / 7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猛火之积。依罪业而在地狱所感者。正法念经十一曰:「彼不善业,作而復集,势力坚[革卯],所得果报,有大火。(中略)彼人所作恶业势力,急掷其身,堕彼火。」 又(喻譬)人身之可厌,可怖,譬之火。涅槃经四曰:「自观己身,犹如火,是名自正。」 又譬瞋恚,涅槃经十...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邪性定也。无量寿经下曰:「彼佛国中无诸邪,及不定。」见[]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