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之身具五种之障碍也。又云五碍。法华经提婆品曰:「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叁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又见中阿含经二十八,智度论九。 又欺為信障,怠為进障,嗔為念障,恨為定障,怨為慧障。见法华经。 又(名数)修道有五障。一、烦...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9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又曰善法堂。在忉利天,诸天人论事之如法不如法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在妙法堂上為忉利天说法。」俱舍论十一曰:「西南角有善法堂,叁十叁天时集於彼,详论如法不如法事。」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0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2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梵名Ākāśagarbha,又Gaganagarbha,又云虚空孕。菩萨名。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中尊也。大集经虚空藏品谓為从此东方大庄严世界一宝庄严佛所之菩萨,虚空藏菩萨经谓為从此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胜华敷藏如来所...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1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六根清净之功德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叁知识]条。梵Sudhan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司灯火之童子也。碧巖第七则评唱曰:「如则监院在法眼会中未曾参请入室,一日法眼问云:则监院何不来入室?则云:和尚岂不知耶?某甲於青林处有个入头。法眼云:汝试為我举看。则云:某甲问如何是佛。林云:丙丁童子来求火。法眼云:好语,恐儞错会,更说看。则云:丙丁属火,以火...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1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善财童子以福城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於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於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说曰:此童子者,昔於频陀伽罗城,受文殊师利教,求善知识。展转经由一百一十...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一者性净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净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本无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无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涅槃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1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二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1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是佛為太子时之子。出家读诵十二部经,能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禪定,谓為真涅槃。然彼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脱,以為无涅槃之法,起因果拨无之邪见,且向佛起恶心,生堕无间地狱,因之称曰阐提比丘。阐提者,一阐提之略,不信之义,不成佛之义也,又称曰四禪比丘。涅槃经叁十叁曰:...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1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