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无漏有為。有為而通於无漏之法。即胜义对法,四諦中之道諦也。有二十九法。第六识心王,道共戒之无表,大善地法之十法,大地法之十法,寻,伺,得及四相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谓小乘之叁宝也。如佛為丈六之化身,法為四諦十二因缘,僧為罗汉及缘觉。先以此叁宝教化眾生,故谓之化相叁宝。见[叁宝]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四諦之法,虽為初对小乘浅近之机之法门,然其理则通於大小一切佛法,故天台从涅槃经圣行品所说,而安立四种之四諦。以配藏通别圆之四教:一生灭四諦,苦集道之叁諦,依因缘而有实之生灭,灭諦者可视為实之灭法,如此立於实生实灭上之四諦,谓之生灭四諦。是小乘教即叁藏教所说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一、四諦教,阿含经也。二、无相教,般若经也。叁、观行教,华严经也。四、安乐教,涅槃经也,谓说常乐。五、守护教,大集经也,谓说守护正法。见华严玄谈四。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新曰达磨。译為法。 又(人名)比丘名。译曰法。歷代叁宝记七曰:「曇摩此云法。」 又(佛名)法苑珠林曰:昔舍卫国中有二鸚鵡,解人言语。时阿难见鸟聪黠為说四諦,苦寂灭道。二鸟闻法,飞向树上,欢喜诵持。夜宿為野狸所食,缘此善根,来生人中。出家修道,得辟支佛。一名曇摩...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於相应所缘二缚之中,更开所缘為四缚,合於相应缚而為五缚。四缚者:一同部同品缚,二同部异品缚,叁异部同品缚,四异部异品缚。部谓四諦修道之五部,品谓贪瞋等之各种。见俱舍光记一。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叁毒之一。梵曰慕何Moha,译曰痴。心性闇昧,无通达事理之智明也。与[无明]同。瑜伽论八十六曰:「痴异名者,亦名无智,亦名无见,亦名非现观,亦名惛昧,亦名愚痴,亦名无明,亦名黑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迷惑之性,立之為痴。若迷一切事理,无明不了,迷惑妄取,起诸邪行,...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叁无漏根之一。廿二根之一。谓已知了四諦道理之修道位所发之意根,乐根,喜根,捨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九根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对於事惑而言。我见边见等见惑,迷惑於四諦之理,谓之理惑。贪瞋等思惑,迷惑於世间之事相,谓之事惑(就藏通二教而论)。又根本无明之惑,能障覆中道之理,使不显发,谓之理惑。见思之惑,能覆空寂之理,尘沙之惑,能障化导之事相,谓之事惑(就别圆二教而论)。见玄义释籤六。...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法之道理也。於世尊之说法与实行之训诫,同时有四諦十二因缘八正道等组织之教,是属於教理者也。后於论藏之形式,尤明白作製教理之面目。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Nirodha-āryasatya,四諦之一。梵曰尼楼陀,译曰灭。灭為灭无之义。以择灭无為(即涅槃)為体。涅槃者,生死因果灭无,故曰灭。此理真实,故曰諦。法界次第中之上曰:「灭以灭无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累,故名為灭。」法华玄义二曰:「二十五有子果缚断是灭諦。」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有叁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徧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又云不二正观。叁论家之目。就諦理而谓之八不中道,就观解而谓之无得正观。八不即无得,中道则正观也。中道之理,為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故正观之智,无生灭一异等所得也。叁论玄义曰:「通论大小乘经。同明一道,故以无得正观為宗。但小乘教者正观犹远,故就四諦教為宗。大乘正明...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以譬释迦如来潜报身之体而垂丈六之应身,说小乘四諦之教者。法华经信解品曰:「即脱瓔珞细软严饰之具,更着麤弊垢腻之衣。」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俱舍论所说教证二法之一。四諦十二因缘六度声闻缘觉佛种种差别之道法也。俱舍光记二十九曰:「证法者,谓声闻缘觉如来叁乘菩提分法。」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法相宗立叁时教,以一切之小乘教為世尊初时之说法有教,诸部之般若经為第二时之说法空教,华严法华等之诸经為第叁时之说法中道教。空教谓明诸法皆空之理之教法也。唯识述记一本曰:「彼闻四諦,虽断我愚,而於诸法,迷执实有。世尊為除彼法有执,次於鷲岭,说诸法空,所谓摩訶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Mārga,译為道。因中之道,四諦中之道諦是也。若果中之道,则名為菩提。大乘义章十八曰:「道者,外国名曰末伽,此翻名道。菩提胡语,此亦名道。(中略)因中之道名為末伽,果中之道说為菩提。」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