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条搜索结果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0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五十一、迦毗百头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竹园之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向毗舍离,到越河所。是时河边,有五百牧牛人,五百捕鱼人。其捕鱼者,作三种网,大小不同,小者二百人挽,中者三百人挽,大者五百人挽。于时如来,去河不远而坐止息,及诸比丘亦皆共坐。时捕鱼人,网得一大鱼,五百人...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931字 / 1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三、以打头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打我头破乃尔。”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182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一寧

号一山。台州人。俗姓胡氏,长入佛门,待郡之鸿福寺无等融公。二年,辞入四明山,随普光寺处谦,习法华诸经。后受律宗台宗之教旨。元成宗欲遣有道名僧,劝化日本归附,眾推一寧。大德叁年,成宗赐金襴之僧伽,并妙慈弘济之号。勅使东航。日本疑為游侦,禁錮之。师昼夜禪诵。悠然...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拘舍离

Gosari,又作瞿舍,劬奢离。十外道之第叁。译曰牛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劬奢离,或瞿舍,此云牛舍也,此是母名也。其母本生牛舍之中,因為名也,子名应云牛舍子也。」楞严经二曰:「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為冥諦。」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九条衣

叁种袈裟之一。又名九条袈裟,或单名九条。即僧伽之一种,所谓九品大衣之下下品也。其製两长一短,条数有九分,故名。十诵律五曰:「若比丘,初日得衣,用作僧伽最下九条,成分别若干长若干短,总说九条。作衣竟日,即应受持作是言,我是最下僧伽作持。」四分律四十曰:「应...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大黑天

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有一面八臂。或有叁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1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优曇

Udumbara,又作乌曇。花名。具曰优曇婆罗,乌曇跋罗,鄔曇鉢罗,优曇鉢等。译曰灵瑞,瑞应。法华文句四上曰:「优曇花者,此言灵瑞。叁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八曰:「优曇花,讹略也。正音乌曇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同二十六曰:「此云起空,亦云瑞应。」玄...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叁十叁天

梵语,忉利天Trayastriṁśa,译作叁十叁天。為欲界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央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叁十叁天也。佛地经论五曰:「叁十叁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智度论九曰:「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叁十叁天城。」胜鬘经宝窟下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五大尊总印明

印為外缚五股印,中為不动,大指為降叁世,左头指為军荼,小指為大威德,右头指為金刚药叉。此印為五剑,中指作剑形,二头指真立,由中尊之剑出四方之剑,成四大明王。是深秘之释也。明為吽吽吽吽吽。见心舟七刀印田五。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僧伽

Saṁghāti,比丘叁衣之一。新称僧伽胝,僧伽致,僧伽鵄,僧伽知。译曰重或合。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也。义净译為复衣。其义译有种种之名。為叁衣中之最大者,故称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故称為入王宫聚落时衣。有叁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僧伽胝

又作僧伽致,僧伽鵄,僧伽知,僧伽胝Saṁghāṭi。见[僧伽]项。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九品大衣

大衣即僧伽有叁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伽,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叁条;中僧伽,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伽,下二十一条,中二十叁条,上二十五条。下僧伽二长一短,中僧伽叁长一短,上僧伽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9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须达拏

Sudāna,又作须大拏,须提拏。新作苏达拏。太子名译言善牙,善爱,好爱,善与,善施等。佛之前身,行布施行之名也。智度论十二曰:「须提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施婆罗门,次以妻施,其心不转。」玄应音义五曰:「须大拏,或云须达拏,或云苏陀沙拏。此云善与。亦云善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9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因陀罗

Indra,本為雷雨之神。佛教当时之最高神,与梵天并称。译為天主者,由释提桓因Sakradevendra也。又作因坻,因提,因提,因达罗等。译曰天主帝。即帝释天。玄应音义叁曰:「因坻,直尸切,或言因提,或言因陀罗。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释,并位之与名...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