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条搜索结果

贵在

教文之义理,无方无定,所詮之贵,在於悟也。是叁论一家之纲要。法华游意上曰:「一之与异,随时用之。贵在悟,义无定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试经

由官设度科,印度无此法,始於我国。佛法金汤编七曰:「唐中宗神龙二年八月,詔天下试童行经义极通无滞者度之,试经度僧始此。」编年通论十七曰:「唐肃宗至德二年,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為僧。」佛祖统纪五十一曰:「宋仁宗詔试天下童行诵法华经,中选者度,参政宋綬夏竦监试...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给孤独长者女度因缘经

佛说给孤独长者女度因缘经,一卷,宋施护译。说长者女须摩提,嫁於满财长者子,令其家供养佛僧,同悟道者。出於增一阿含经须陀品第叁十。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四不可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免,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以斯四苦,佛兴于世,令诸众生,咸脱离。(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常少不可,谓年幼之时,发黑齿白,形貌光泽,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老耄,头白齿落,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 二...

《三藏法数》 / 25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叁世心不可

金刚经曰:「须菩提,过去心不可,现在心不可,未来心不可。」同略疏曰:「过现未叁俱不可,盖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不住。」密教於此立遮情表德之二义。其遮情之义,如以上显教所说。其表德之义,诸法以迷悟不二万德轮圆之故,一无别相,故云不可。所谓台家之妙空圆...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四种施俱净报

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着于邪...

《三藏法数》 / 223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生死比海,涅槃比彼岸,超生死而到涅槃云度。谓渡生死之海也。无量寿经下曰:「随意所愿,皆可度。」增一阿含经十四曰:「佛在菩提树下初佛,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度。」遗教经曰:「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度因缘。」 又(仪式...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大势

菩萨之名。经中又云大势至。见[势至]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不可

空之异名也。诸法空无,而无所之实体也。智度论五十二曰:「空中前际不可,后际不可,中际不可。」涅槃经德王品曰:「一切诸法本性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故。」释籤二曰:「不可即是理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以正智如实证悟真理也。华严经十一曰:「即时证十种法门。」十卷楞伽经九曰:「证欢喜地。」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於菩萨四加行中煖位所之禪定也。明為无漏之慧,為初无漏慧前相之禪定,故名明定。唯识论九曰:「依明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為煖位。(中略)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名。」唯识述记九末曰:「明者无漏慧,初无漏慧之明相,故名明。明之定,名明定。」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呵梨

果名。见[訶梨勒]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四求不

求者,推求也。论云:菩萨以四种求诸法,皆不可,不可即是空也,故名求不。 一、名求不,名即假名。谓若有是物,则有是名;以此推之,物则为主,名则为客;名既为客,则是假名,推求实义,了不可。故论云:推名于物是客,故云名求不。 二、物求不,物即事物。谓...

《三藏法数》 / 29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叁世不可

谓叁世之诸法,不可一实体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现在心不可,未来心不可。」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