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
《三藏法数》 / 293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禪林行脚僧之宿泊处也。夕来宿,过旦去之义也。游方之人到某寺则先解打包入旦过寮憩息,然后与师家相见。见象器笺二。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热气多见火,谓如人钻木得火,复理火事,以暖相分多,暖想即生,故梦于火,是则热气多而见火也。 二、冷气多见水,谓如人凿井得水,复理水事,以冷相分多,冷想即生,故梦于水,是则冷气多而见水也。 叁、风气多见飞坠,谓如人乘风登高,运转初息,以动相分多,动想即生,...
《三藏法数》 / 224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和尚先有所与,復请餘分,谓之请益。其法,学者若愿请益,则先稟烧香侍者,侍者通於住持,若允,则因住持之指挥,定时。多為定鐘后。侍者於方丈秉烛烧香,引入参学者而出外,或依住持之命,立於椽之左。参学者於当面问讯烧香,大展九拜,收具进云:某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伏望和...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种。虽进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也。 一、淡味,淡,薄味也。味之淡者,是受诸味之体也。 二、碱味,碱,盐味也。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 叁、辛味,辛,辣...
《三藏法数》 / 21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展者,将作礼,初欲展坐具(坐具即尼师檀),师家止之,乃作摺势,鞠躬叙事情,是為一展。復欲重展,復被止,乃作摺势叙寒暖,是為两展。然不拜则情不足,故不展坐具以手持之触地叁拜也。勅修清规游方参请曰:「起至炉前,两展叁礼谢茶。初展云:某等重承煎点,特此拜谢,下情不胜...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禪林中称西序之人所上之厕也。厕為至不净之处,必要净洁,故名為净。此外又有东净。然后世以西净為厕之总名。又西净雪隐,唐音相近,遂失本名而用雪隐之字,雪隐者,唐灵隐净头寮(扫除拭之寮)扁额之文字也,雪竇之显禪师,会在灵隐隐於净头职。故灵隐之净头寮曰雪隐。以為厕处之...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