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条搜索结果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五字真言胜相一卷

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等一切菩萨。皆于毗卢遮那佛前。各自说心真言印。于是曼室唎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欲利益未来一切诸有情故。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师利普贤随逐。四众围绕加被。是慈无畏护法...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五字真言胜相》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899字 / 4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21日

俱利伽罗

Kṛkāla,又作俱力罗,俱哩,古力,俱哩剑,律,加梨加。等。龙名。俱力罗,译曰作黑。罗,译曰黑。即黑色之龙。以此龙缠剑之形,為不动明王之叁昧耶形。俱利罗龙王经曰:「时不动明王智火大剑,变成俱利罗大龙有四支。」不动使者秘密法曰:「於壁上,画一剑...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3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大元帅明王

梵名,阿吒薄俱,阿吒薄等。或译為旷野鬼。以义而称曰大元帅。慧琳音义十二曰:「阿吒薄旷野鬼神大将名也,或名遏吒薄皆声转也,俗名元帅大将非也。十六药叉将之一将也。」见[阿吒嚩]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2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20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伊师

Īṣīka用以作矢之坚芦也。又為王舍城之高山名。以譬我见我慢之高者。瑜伽略纂叁曰:「伊师者,西方二释:一近王舍城,有高大山,坚硬常住,我等亦尔。或復有草,名伊师,体性坚实,故喻我等。」玄应音义二十叁曰:「伊师山名也,言此山高耸,喻我慢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伽毘罗

神名,见[毘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一光叁尊

弥陀如来与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叁尊,或释与药王药上叁尊,立於一光明中。谓之一光叁尊。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欢喜丸

又曰欢喜团。饼名。梵语曰摩呼荼。涅槃经叁十九曰:「酥面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大日经疏七曰:「欢喜丸,应以苏煮诸饼,糅以眾味及叁种辛药等,令种种庄严。」智度论十七曰:「佛告诸比丘:此耶输多罗,非但今世以欢喜丸惑我,乃往过云世时,亦...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大威德明王

五大明王之一。配於西方,本地為阿弥陀。叁面六臂。乘大白牛。梵名阎曼德。别称降阎魔尊,六足尊等。见[降焰魔尊]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戍缚尊者

十六罗汉之一。见[罗汉]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一阐提

Icchāntika,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多龄路也吠闍也

又作帝隶路也吠闍也。帝隶者叁,路也者世,吠闍也者降。降叁世明王也。大日经疏十曰:「帝(入声)隶(二合)路(二合此是叁世也)吠闍也(此是降胜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