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 条搜索结果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一个半个

极少之数也。南泉禪师所谓取佛未出世时尚不得一个半个之类是也。但原非禪语。而出於道安习凿齿之故事,秦符坚陷襄阳。谓左右曰:我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安公一人,习鉴齿半人也。习鉴齿跛一足,故戏之為半个。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四难

一、值佛难,谓众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见佛闻法,固不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叁洲者,佛不出现于彼,皆不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见,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见佛;而况佛不常出,值遇良难。故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

《三藏法数》 / 542字 / 1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二种

一者性净。二者方便。性净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本无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无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1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丈夫国

在北印度,天亲菩萨生国之名。婆藪豆传曰:「婆藪豆法师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Puruṣa ura人也。富娄沙译為丈夫,富罗译為土。(中略)毘搜纽天,既居此地显丈夫能,因此立名称丈夫国。」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善星

是佛為太子时之子。出家读诵十二部经,能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禪定,谓為真。然彼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脱,以為无之法,起因果拨无之邪见,且向佛起恶心,生堕无间地狱,因之称曰阐提比丘。阐提者,一阐提之略,不信之义,不成佛之义也,又称曰四禪比丘。经叁十叁曰:...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1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梵行

梵者清净之义,断婬欲之法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智度论曰:「断婬欲天皆名為梵天,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婬行法名為梵行,离欲亦名梵,若说梵则摄四禪四无色定。」同八曰:「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婬,今更讚此行梵天行断除婬欲,故言净修梵行。」维摩经方便品曰...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1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叁两

释迦如来自说往因,我往昔日日割身肉叁两,卖於病家,得金钱五枚,奉於古之释迦佛,因而闻经。见经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嘉祥寺

在支那浙江省绍兴府稽。创立年时未详。由来学匠之住此寺者颇多。至叁论宗之祖吉藏於兹张讲席,其名遂為天下所知。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大般

常略称為经。有大乘小乘之二经。小乘之大般经叁卷,晋法显译。是与白法祖译之佛般泥洹经二卷及失译方等泥洹经二卷,皆与长阿含游行经同本。大乘之大般经。有二本,一四十卷,北凉曇无懺译称為北本。分十叁品。二叁十六卷,刘宋慧观与谢灵运共再治北本。称為南本...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俱胝一指

碧严十九则曰:「俱胝指头禪。」从容录八十四则曰:「俱胝一指。」无门关叁则曰:「俱胝竪指。」五灯元四曰:「杭州天龙和尚法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初住菴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遶师叁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叁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1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大般经序

大般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

《大般经》 / 855字 / 1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高贵德王菩萨

具名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经二十一卷已下高贵德王菩萨品之对告眾。佛对之说修行经十种之功德。经疏十九曰:「光明徧照,论外化广。高贵德王,辨内行深。」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Kumbhāṇḍa,又作弓荼、究荼、恭畔荼、拘荼、俱荼、吉荼、拘辨荼、鳩满拏。鬼名。噉人精气之鬼。译作瓮形鬼、冬瓜鬼。南方增长天王之领鬼。探玄记二曰:「鳩荼,依正法华经,名厌眉鬼。噉人精鬼等,亦名冬瓜鬼。王名毘楼勒,此云增长王,是南方天王。领二部鬼:一名鳩...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1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不可思议光如来

阿弥陀如来之德号也。取无量寿经十二光佛中难思无称之二种,而立不可思议光佛之名。鸞师之讚弥陀偈曰:「南无不可思议光,一心归命稽首礼。」是立名之初也。宝积经如来上所列十四光中虽有不可思议之名,但此為唐代之译,则讚弥陀偈以后之事也。教行信证五曰:「谨按真佛土者,佛...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如

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於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1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法船

佛使人渡生死海到之岸,故譬以船筏。经一曰:「无上法船,於斯沈没。」心地观经一曰:「善逝恒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旧华严经五曰:「兴造正法船,普拯所应度。」付法藏传六曰:「欲出叁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僧法

请咒愿师等七僧之大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不修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闍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不必求道,经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如缕丸转高山,缕尽则自止。此外道由得五通,而见过去八万劫之事,八万劫之外则无所见。因指八万劫以前為冥諦。注维摩经叁云:「肇曰:其人谓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缕丸转...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光音天

新称极光净天。旧称光音天。色界第二禪之终天也。此天绝音声,欲语时,自口发净光而為言语之要,故名光音。大火灾破坏至色界之初禪天时,下界之眾生尽集此天处,待世界再成后至成劫之初,自此天起金色之云而注大洪雨以造初禪天以下至地狱之世界,待世界已成,此天眾之福薄者渐渐下...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1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千增上慢

释尊将说法华时,怀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证妙果,何要闻法华,各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语时,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立,礼佛而退。」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知

上,住於大乘知七善法,具足梵行也。一、知法,知十二部经能詮之法。二、知义,知经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詮之义理。叁、知时,知可修寂静,精进,捨定,供养佛师,布施,忍辱,般若等之时。四、知足,於饮食,衣药,行,住,坐,卧,知止足。五、知自,知悉自己之戒,多闻,慧...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千八百问

释迦如来往昔為比丘时,趣大施,途中至大桥,就其桥,向一智人,发七千八百问,為智者所呵。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叁门

山门之制形如闕,开叁门,故亦曰叁门。又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盖标帜空,无相,无作,叁解脱门之称也。释氏要览上曰:「凡寺院有开叁门者,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叁解脱门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也。叁解脱门谓空无相无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叁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阿弥陀种子

字為莲华之种子,亦為即阿弥陀之种子,盖据中图之次第,阿弥陀者也。见护身法钞。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藏教生灭四谛

藏教者,经律论叁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因缘生法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心,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

《三藏法数》 / 322字 / 1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