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菩萨尘缘净尽,体性圆明,慧光普照,有情归仰,咸令发菩提心,成就种智;如月天子,离诸翳染,圆明朗彻,光照一切,功德无边,故取以为喻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皆生欢喜,菩萨初出世时,令诸有情,悉得远离烦恼,而生喜乐;如月...
《三藏法数》 / 705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
《三藏法数》 / 26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一、能破暗,谓月盛满之时,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犹如来种种说法,能破一切众生无明大闇也。 二、令见道非道,谓月盛满之时,普照大地,凡是路非路,令诸众生,悉皆明见。犹如来说法开示,正道邪道,人悉分别而知其可行不可行也。 叁、令见道邪正,谓月盛满之时...
《三藏法数》 / 633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此珠,即转轮圣王七宝中之神珠宝也。以其具八种功德,故分别之。(轮王七宝者,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典财宝、主兵宝也。) 一、能作光明,谓此珠于夜闇中能作光明,遍照百由旬,如秋月行空,远离云翳;又能昼日热时,放冷光明,除诸热恼,而得清凉也。 二...
《三藏法数》 / 34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唐代州五臺山之别名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北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眾,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眾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探玄记十五曰:「清凉山,即是代州五臺山是也。於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不分教五意者,唐清凉国师,推原佛教有此五种意也。 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 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 叁、原...
《三藏法数》 / 290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慈即爱念一切众生之心也。 一、刀不伤,谓由慈心愍诸物,故无害他念,即刀不能伤也。 二、毒不害,谓由慈心起饶益念,奉行众善,利济群生,即一切恶毒不能害也。 叁、火不烧,谓由慈心,内无热恼,外得清凉,即火不能烧也。 四、水不没,谓由慈心,内无贪爱,远离欲流,即水...
《三藏法数》 / 157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