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密教之经典,以行灌顶之式传授其奥义故也。稽古略叁曰:「於灌顶部,诵出一品,名楞严经。」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谓一般俗人入灌顶坛,投华於诸尊而结缘也。当投华时,使以尊像為与我有宿缘之尊体而念之,结缘之名基於此。因名投华叁摩耶。是二种灌顶之一。见[灌顶]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见[灌顶]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灌顶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灌顶前有杨枝,金刚线之二种,灌顶后有金錍,明镜,宝轮,法螺之四种。见大疏八,演奥钞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唐金刚智叁藏,所至必行结坛灌顶。寂后謚曰灌顶国师。见释门正统纪八。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昧耶者要誓之义。行灌顶时宜发坚固之要誓,是云叁昧耶。因而就作法称為灌顶,就受者之心谓之叁昧耶,其体一也。大日经秘密曼陀罗品说叁种之灌顶与五种之叁昧耶,叁种之灌顶者示作法之差别,五种之叁昧耶者辨灌顶之浅深。见大日经疏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五种叁昧耶中第叁叁昧耶,学法灌顶也。灵妙疏下曰:「阿闍梨灌顶者,行传法阿闍梨灌顶也,如律中受具足戒。持明灌顶者,如律中未受具戒者,但自作本尊真言印念诵,不得广行学也。」梵Vidyādhara-abhiśekh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又名传法灌顶,受职灌顶。传受秘密之事法,而绍阿闍梨位之灌顶也。演密钞四曰:「灌顶之言有二种别:一传教灌顶,二结缘灌顶。(中略)二者传教灌顶,从初发心求阿闍梨。為欲绍袭阿闍梨位故,师许可已。為造立漫荼罗具足仪轨而与灌顶,得灌顶已,堪绍师位,故名得传教灌顶,名阿闍...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瑜祇经金刚萨埵菩提心内作业灌顶悉地品之所明,即五种叁昧耶中第五叁昧耶五种灌顶中之以心灌顶也。见[灌顶]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天台章安大师。名灌顶,字法云,章安人。天台之法嗣。玄义文句止观叁大部,皆成於师之笔。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於国清寺。寿七十二。见续高僧传十九。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日经叁灌顶之一。具足所应之支分,受洒水之灌顶也。此名通於受明灌顶与传法灌顶之二。演密钞四曰:「入此曼荼罗,要具多缘,即是须得具多支分,谓治地择时定日筑坛画像结界等,然后引入。」大疏演奥钞十曰:「具支灌顶者,心觉阿遮梨钞云:具支灌顶者,是事业灌顶也。先令弟子七...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以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為令人舒适之喻。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叁种灌顶之一。见[灌顶]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
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初明具缘,后明真言。具缘中有眾多之支分,总略為十:一阿闍梨支分,二择地支分,叁择时支分,四造坛支分,五护持弟子支分,六图尊支分,七叁昧支分,八真言支分,九供养支分,十灌顶支分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