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餘死,阿罗汉也。二度於死,阿那含度欲界之死也。叁有餘死,斯陀含往还於欲界之人天也。四学度死,须陀含之见道諦也。五无数死,八忍八智之人也。六欢喜死,学禪一心之人也(念佛一心之人亦是也)。七数数死,恶戒之人也。八悔死,凡夫也。九横死,孤独穷苦之人也。十缚苦死,...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於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生死界為凡夫好游之所,又為菩萨游化之所,犹如园观。故名為园。往生论註下曰:「示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常处地狱,如游园观。」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分断生死,诸有漏善不善之业,由烦恼障助缘所感之叁界六道果报也。其身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异,故曰分段。具见思惑之一切凡夫是也。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诸无漏之善业,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果报也。為断见思惑之阿罗汉以上圣者之生死。不思议者。以业用之神妙不测而名,变易...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大小。叁真证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切眾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叁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菩萨却来生死海而济度眾生也。文句记五中曰:「却入生死之说,惊入火宅之喻。」大部补註六曰:「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吾又恣心入诸尘劳生死之内。」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精舍。尔时佛告诸比丘。我为汝说经。比丘应。唯然世尊。愿受教敕。 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
《十二品生死经》 /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31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