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7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0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十信

十信者,乃叁贤之首,万行之先也。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叁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 一、信心,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曰信...

《三藏法数》 / 573字 / 2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一搩手

Vitastf,尺度名。又名一磔手、一张手、一折手,张中指与大指之长也。又搩字,作磔、[操-+(丽-鹿)]、[攗-鹿+(牙牙)]、析。字典曰:「搩陟格切,音磔。手度物也。」同曰:「磔陟格切,音摘,张也、开也。」玄应音义曰:「磔,古文[序-予+乇]同,知格反,通俗文,张申曰:磔,广雅...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1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八种异熟因果

谓现生所作之因,而于异世成熟其果也。盖业通叁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则现世受其福报;所作之因不善,则现世受其恶报。又如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不同,后世成熟善恶果报亦异。故此异熟因果凡有八种焉。 一、寿量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众生起大慈悯,无杀害心,以此为因,异生感...

《三藏法数》 / 600字 / 1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八忍

一、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证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苦类忍,苦,即...

《三藏法数》 / 610字 / 1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一乘

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於涅槃岸,故谓之乘。 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方便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同曰:「诸佛如来,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同曰:「唯此一事实,餘二则非真。」文句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083字 / 1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妙法堂

又曰善法堂。在忉利天,诸天人论事之如法不如法处。法华经法师功德曰:「在妙法堂上為忉利天说法。」俱舍论十一曰:「西南角有善法堂,叁十叁天时集於彼,详论如法不如法事。」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一字佛顶轮王经

唐菩提流支译,六卷。略曰五佛顶经。佛以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叁摩地,现大转轮王之相,说一字佛顶轮王咒已,时大千震动,魔宫火起,地狱苦息,观世音金刚主二大菩萨,闷绝躄地。佛復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二大菩萨即醒起身。次说白伞盖顶轮王咒,次说光聚顶轮王咒,次说高顶轮...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一麻

世尊苦行之日,仅食一麻一米。麻,麻子也。智度论叁十四曰:「如释迦文佛,於沤楼频螺树林中,食一麻一米。诸外言:我等先师,虽修苦行,不能如是六年勤苦。」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十叁力

一、因力,宿世之善根力也。二、缘力,善智识之教诲力也。此因缘和合,能起行。叁、意力,如理作意之力也。四、愿力,求菩提之力也。五、方便力,依法巧修之力也。六、常力,常依法而修之力也。七、善力,正修之善根力也。八、定力,修止成就之力也。九、慧力,修观成就之力也。十...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二十亿耳

Sroṇakoṭiviṁsa,比丘名。佛在世时证阿罗汉果。足下毛长二寸,足不踏地,為弟子中精进第一,智度论二十二曰:「沙门二十亿耳,鞞婆尸佛时作一房舍,以物覆地,供养眾生。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足不踏地,生时足下毛长二寸,柔软净好,父兄欢喜,与二十亿两金,见佛闻法,得阿...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梵行

梵者清净之义,断婬欲之法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智度论曰:「断婬欲天皆名為梵天,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婬行法名為梵行,离欲亦名梵,若说梵则摄四禪四无色定。」同八曰:「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婬,今更讚此行梵天行断除婬欲,故言净修梵行。」维摩经方便曰...

《佛学大辞典》 / 335字 / 1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

八邪

反於[八正道]者。一邪见、二邪思惟、叁邪语、四邪业、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也。维摩经弟子曰:「不捨八邪,入八解脱。」同净影疏二本曰:「言八邪者,翻八正说八邪,邪见邪思邪语邪业乃至邪定。」普贤观经曰:「八邪八难无不经歷。」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