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条搜索结果

无论何尊,结显其尊威仪之印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治罚比丘之七种作法:一訶责,二摈出,叁依止,四不至白家,五不见举,六不懺举,七恶见不捨举也。后叁者谓之叁举,举弃於僧外也。见行事钞上二。巴Kammavāc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股印之称。瑜祇经曰:「决诵一字明,结大印。」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梵语,华言作法,谓比丘有罪,各共面对,秉法自首其罪也。 一、治罪,谓比丘有犯戒者,大众作法治定其罪,是名治罪也。 二、成善,谓比丘有犯戒罪,许容对众首露,其罪得灭,成就善根,是名成善也。

《三藏法数》 / 97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宝生如来

见[印]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毘首化人造佛像

止观辅行一曰:「如阿含云:佛昇忉利以神足力制诸弟子不令知处,二王(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忆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养,优填王以栴檀香作,匿王以紫金作,悉高五尺。初召工匠,与重宝偿,无能造者。毘首化為人,来為王造像。下斧之声,上至忉利,闻者解脱。」(二王...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白四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叁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叁度之曰白四。是最重之作法也。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叁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宝生如来

左拳置於脐,右手為施愿印。见图印集四。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金刚萨埵

左手作金刚拳,置於左胯,右手為掷金刚杵势。见图印集二。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阿闍梨

Karmaācārya,授戒叁师之一。授戒时读文之人。受者请其人而定之。行事钞上叁请阿闍梨之文曰:「今请大德為阿闍梨,愿大德為我作阿闍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军荼利明王

先舒左手五指,以智押慧之甲,方愿力之叁指如叁鈷之形。右手同作此印,以右押左而交臂。见图印集叁。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一、永摈,梵语,华言作法。谓佛在世时,若比丘犯罪,不自见过,其性刚强,永无改悔。即作法白众,随即摈黜。尽此一身,不复再同僧事;是名永摈。 二、调伏,谓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凡饮食坐起语言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而使其心调停折伏,自能知过改悔,求...

《三藏法数》 / 131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一白叁

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谓之白四。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读表白文也。梵语,译曰作业,即為授戒作业之义,是亦一种表白之文。叁者,叁读之表文也。虽均是表白。而最初对大眾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谓之白。其次记授戒法於受者之表文,谓之。是為完全受戒...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毘首化身鸽

天帝释欲试尸毘王之檀波罗蜜,使毘首变身為鸽,自变鹰逐之。鸽飞来,入於王腋下,王以身施鹰而救鸽命。见智度论四。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