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条搜索结果

患灾厄。叁界皆然。心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厄。」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际之法,由小乘教而得涅槃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大势佛及与断法。」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种行外道

一自饿外道。节饮食而忍饥饿者。二投渊外道,投身於渊而死者。叁赴火外道,常以五热灸身者。四自座外道,常為裸形,不拘寒暑,坐於露地者。五寂默外道,以尸林塚间為住处,常寂默不语者。六牛狗外道,持牛戒狗戒者。见涅槃经十六。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餘之一。二乘之人,既脱界内之生死,犹餘界外之生死也。叁藏法数十一曰:「二乘之人,已出叁界分段生死,尚有变易生死之,故名餘。」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梵语Duḥkha-duḥkhatā之译。叁之一。眾生身心之,从飢饿疾病风雨寒热鞭打劳役等缘而生之也。大乘义章叁曰:「从彼缘逼而生恼,名為。刀杖等缘能生内恼,说之為。从,故曰。」法界次第中之下曰:「受从缘生,情觉是,即也。」 又有情之心身...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行林

释尊行之地。优楼频螺村也。见[优楼频螺]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与乐

為悲之德,与乐為慈之德。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眾生乐,大悲拔一切眾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断集

諦,生死之果报也,集者集諦,烦恼恶业也。為四諦中之二諦。知生死果报之而断招此果之烦恼恶业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受之一。对於违情之境而领受逼迫之於心也。唯识论九曰:「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受。」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生

一切眾生,由此四种之生而出生,受迷界生死之,彼此轮迴转生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新译曰蕴。旧译曰阴。构造有情之身心者也。人身有,故云阴。见[阴]条。释门归敬仪上曰:「形则缚於俗习,阴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善恶之作业,感乐之果者曰业。依业而得之乐果,通曰。华严经毘卢遮那品曰:「愿佛光照我,灭生死业。」净心诫观上曰:「解义不救业,汝宜依诫如说修行。」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之性体也。俱舍论二十二曰:「有叁性:一性,二行性,叁坏性。诸有漏行,如其所应,与此叁种性合。」见[叁]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寻声救

弥陀摄取念佛之眾生也。般舟讚曰:「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剎那间。」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与[六行]条下。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