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条搜索结果

餘者残餘,者五,谓已脱分段五,而餘未变易五之菩萨身,又言最后身之二乘及菩萨。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非即非离

小乘二十部中犊子部所说。有常一主宰之义之我,确為存在,然於五和合之肉体,非离亦非不离,执着在非即非离关係之我见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世间

叁世间之一。旧译曰五阴世间,五眾世间。十界五各各差别之谓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唯识义

具名成唯识论义。十卷,唐开元寺道邕作,释唯识述记。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色受等之五也。见[五]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说五皆空经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次苾刍!于汝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是无常?”...

《佛说五皆空经》 /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 365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0日

转五成叁德

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而成也。(五者,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之一。在俱舍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於一而称為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无我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四。入声闻乘修四諦观法,了悟唯有五之法而无人我实体之住心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积集為性者,故云五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转五成五分法身

即积聚之义。五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成戒身,色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万法

与[八万法藏]同。者积聚之义。藏者包藏之义,包藏即积集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造作於有為法之因缘迁流於叁世,谓之行。此中除色受想识四者,其他之有為法,名行。五之一。者积集之义,是亦有為法之通名也。俱舍论一曰:「四餘為行。」颂疏一曰:「四者谓色受想识,除四外,诸餘心所有四十四及十四不想应,此五十八法是四餘,总名行。造作迁流二...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与十八界也。更加十二处谓之叁科。俱舍论颂疏一曰:「叁科界训谈。」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取為烦恼之异名,由烦恼而生,由五而生烦恼,故曰取。见[五取]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