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作於有為法之因缘迁流於叁世,谓之行。此中除色受想识四者,其他之有為法,名行蕴。五蕴之一。蕴者积集之义,是亦有為法之通名也。俱舍论一曰:「四餘為行蕴。」颂疏一曰:「四者谓色受想识,除四蕴外,诸餘心所有四十四及十四不想应,此五十八法是四蕴餘,总名行蕴。造作迁流二...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蕴成戒身,色蕴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小乘二十部中犊子部所说。有常一主宰之义之我,确為存在,然於五蕴和合之肉体,非离亦非不离,执着在非即非离蕴关係之我见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次苾刍!于汝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是无常?”...
《佛说五蕴皆空经》 /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 365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