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以金襴之大衣為法衣,或传衣。是為表传法之信之衣,故曰传衣。於上堂陞座着之。餘时一切不着之。案释迦佛坐四十九年,将金缕僧迦梨衣,传与摩訶迦叶。见传灯录。初祖达摩至六祖惠能,皆传衣。自七祖以后不传衣。亦见传灯录。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释氏要览上曰:「十诵云:若纳衣不贴田相。不许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一在麤衣数。二少所求索。叁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虫坏。七染易。八难坏。九更不餘衣。十不失求道。」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引十住婆沙而列十利,与上列十利相异。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比丘叁衣或百一资具外之衣体也。总称周尺长一尺二寸,广八寸已上,製衣以外所残餘之衣片為长衣。长者长物之义,上根之比丘,叁衣以外,下根之比丘,叁衣及百一资具之外者,总属长物。含注戒本畜长衣过限戒曰:「佛在舍卫国,听持叁衣,不得有长。六群比丘畜多长衣,或旦起衣,或中...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摄衣界之略。摄衣而属於其人。使无离衣罪之结界也。资持记上二之一曰:「註羯磨云:衣界者,摄人属人,令无离宿罪。」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故废园林鹿母堂中。是时,彼处有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去佛近住,乐求出家,成苾刍相。 尔时,世尊,日后分时,自房而出,诣鹿母堂,旋复经行。时,白衣婆罗门,见佛世尊诣鹿母堂旋复经行已,即谓金幢婆罗门言:“金幢!世间嬉戏,诸所乐法悉是...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279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