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色而无所得;若于色中色无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无所得;若于色中色见无所得,即于色中众生无所得;若于色中众生无所得,即于色中一切无所得;若于色中一切无所得时,即一切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544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觉即知觉。宗镜录云:若唯修事定,但习世禅,虽曰修行,犹生恶觉,以不制意地,未断其原故也。经云: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犹故生于叁种恶觉。是也。 一、欲觉,欲即贪欲,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顺情之境,种种贪求,而生恶觉,故名恶觉。(五尘者,色尘、声尘、...
《三藏法数》 / 211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摩耶夫人之父名。佛本行集经五曰:「时迦毘罗城相去不远,復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释种豪贵长者,名曰善觉。大富多财积诸珍宝。」同七註曰:「摩訶僧祇师云:摩耶夫人父名善觉。」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色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一、听受亲近,二、承事作用学法亲近,三、修行进向亲近,四、亲近,五、大亲近。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识法中,应当了知有五种相,亲近善知识。何等为五,一、听受亲近,...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4141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起信论四觉之一。谓菩萨大行圆满究竟至极之觉,即成佛之位也。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叁藏法数九曰:「究竟即决定终极之义也。谓能觉了染心之源,究竟终穷,同於本觉故名究竟觉。」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眾生观内心之实相知本不生之理,则自然得觉悟也。大日经疏一曰:「於初发心时直观自心实相,了知本不生故,即时人法戏论净如虚空,成自然觉,不由他悟,当知此观復名顿悟法门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又云如来应正徧智。佛之叁号也。如来即如来,应者应供,正徧智者等正觉也。举佛号者,或以一号,或以叁号,或以十号。但叁号者十号中之前叁号也。往生论註下曰:「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若欲具谈,笔纸不能载也。是以诸经或举十名或腾叁号,盖存至宗而已,岂此...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世尊於毕波罗树下成菩提,故称其树為菩提树。梵语,菩提。新译曰觉。因云觉树。 又(譬喻)可开正觉之功德善根譬於树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并菩萨摩诃萨众俱。是时,佛告尊者须菩提言:“须菩提!色,无性、假性、实性;受、想、行、识,无性、假性、实性。须菩提!如是,乃至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2574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於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為圆修叁种自性清净随顺。」 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唯识论一曰:「非觉性故。」同述记一末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比迷於海,譬觉於岸。佛也者,到於悟岸者也。玄赞一曰:「庶令毕离苦津,终登觉岸。」 又(人名)元吴兴沙门觉岸,号宝洲考释氏之事实,着释氏稽古略四卷。有至正十四年李桓之序。见续稽古略一。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