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寺院之异名。為精行者所居,故曰精舍。非精妙之谓。此名自祇园精舍而来。学林新编曰:「晋孝武幼奉佛法,立静舍於殿门,引沙门居之。因此俗谓佛寺曰静舍,亦曰精舍。」按汉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悉称精舍。范书包咸传:咸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党錮传:刘淑檀敷俱立精舍教授。姜肱传...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许出家之公验也,又云祠部牒。以从尚书省之祠部司出之故也。编年通论十六曰:「天宝五年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自是而始。」唐会要曰:「天宝六载,制僧尼道士令祠部给牒。」唐书食货志曰:「安禄山反,杨国忠遣御史崔眾至太原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或云舍婆提,此翻闻物,谓宝物多出此城。又翻丰德。天台云:舍卫城又名舍婆提者,昔有二仙,弟名舍婆,此云幼小,兄名阿跋提,此云不可害。合此二人,以名城也。善见律曰:「舍卫者,是道士名也,昔有道士居住此地。往古有王,见此地好,就道士乞為立国。以道士名,号為舍卫。又名...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本為释子之称,后遂為神仙家之名,犹如言道教也。法苑珠林六十九曰:「姚书云:始乎汉魏,终暨苻姚。皆号眾僧以為道士。至魏太武二年,有寇谦之,始穷道士之名,易祭酒之称。」盂兰盆经疏下曰:「佛教传此方。呼僧為道士。」行事钞资持记下叁曰:「道士本释氏之美称,后為黄巾滥窃...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Licchavī,又作利车,离奢,粟唱,隶车,黎昌,律车,梨车毘,离车毘,粟呫婆,粟呫毘等。毘舍离城剎帝利种之名也。译曰薄皮。其祖先从一胞肉中生,因有此名。又译為贵族豪族等。善见论十谓往昔波罗捺国王夫人怀妊,生一肉团,赤如木槿华。以為耻,盛之器中,作金薄,朱书波罗捺国...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正道之教也。无量寿经上曰:「出兴於世,光阐道教。」同下曰:「宣布道教,断诸疑网。」其后魏寇谦之以為神仙道之名。见[道士]条。惟蒙古人尚称佛教為道教。蒙古源流四曰:「崇祀昭释迦牟尼佛於上方福地,大施金银宝贝於释迦牟尼佛,极加敬重。修明道教。」又曰:「遵依从前道教而...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设食以供僧眾也。唐六典曰:凡国忌日,两京定大寺观各二,散斋。诸道士僧尼,皆集於斋所。五代会要曰:晋天福五年,令每遇国忌,行香之后,斋僧一百人,永為定制。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僧尼之制度官也。僧史略中曰:「东汉初沙门,隶鸿臚寺,西晋无闻。至后魏初立监福曹,统摄僧伍,寻更為昭玄寺。后復改崇玄曹。齐梁之世,立同文寺,使主僧务。至唐初,僧尼皆隶司宾,则天朝改隶祠部。玄宗开元十四年分僧道,僧尼割属鸿臚寺,使祠部检校之,道士女冠隶之宗正寺。宪...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称能精通佛法為人之师者,又谓行法之师也。法华经序品曰:「常修梵行,皆為法师。」法华文句曰:「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中略)师於妙法自行成就(中界),能以妙法训匠於他,故举法目师。」嘉祥法华经疏九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冯翊万年(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人。姓魏,俗名灵育。十二岁出家,专学禪律。闻佛驮跋陀罗,弘法长安石羊寺,往师之,旬日,精通禪法。於是游西秦入麦[卄/积]山。时长安沙门曇弘,亦隐此山,师与之道交最深。时河南有二僧谗於河南王世子曼,言师聚其徒将為国害。师乃被摈,迁於河...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曰:「慧琳者,秦郡人。姓刘氏,少出家,住冶城寺。尝着均善论,其词曰:有白学先生,以為中国圣人经纶百世,其德弘矣。智周万变,天人之理尽矣。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叡迪哲,何负於殊伦哉!有黑学道士陋之,谓不照幽冥之途,弗及来生之化,虽尚虚心,未能虚...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云乏道。梵语沙门那(略云沙门)之古译也。修正道而断生死贫乏之义也。涅槃经曰:「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切乏,断一切道(邪道),以是义故,名沙门那。」百论疏曰:「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贫乏也。」 又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谦之称。世说曰:「...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