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芻

[ bì chú ]
类别 [ 术语 ]

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曰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而清净活命故也。破烦恼者,以修圣道而破烦恼故也。净持戒者,以受持尽形净戒故也。能怖魔者,以必入涅槃使魔畏怖故也。

智度论叁曰:

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為乞士。復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復次,受戒时自言:我是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復次,比名怖,丘名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着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言是人必得入涅槃。

维摩经佛国品注曰:

肇曰:比丘,秦言或名净乞食,或名破烦恼,或名净持戒,或名能怖魔。天竺一名该此四义,秦言无一名以译之,故存本名焉。

玄应音义八曰:

除饉,旧经中或言除士,除女。亦言熏士,熏女。今言比丘,比丘尼也。案梵言比丘,此言乞士,即与除饉义同。除六情飢,断贪欲染也。以善法熏修,即言熏士,熏女。

释迦谱七曰:

凡夫贪染六尘,犹饿夫饭不知厌足圣人断贪染六情饿飢,故号出家為除饉。

南山业疏叁曰:

中梵本音,号曰煏芻。此传讹失,转比丘也。

探玄记十八曰:

比丘者,梵有叁名:或云比呼,或云苾芻,或云比丘。此无正译,义翻有叁:谓怖魔,破恶,及乞士。

然有以苾芻為草名者,亦一说也。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一曰:

吾吉祥草,矩舍(此言草),摩贺矩舍,室哩矩舍。世尊因地修行时,常卧此叁草也。苾芻矩舍,悉党矩舍(此言白),世尊因地修行时,常枕此二草也。

慧琳音义二曰:

苾芻草名也,僧肇法师义苾芻有四胜德。

俱舍慧暉钞,翻译名义集,释氏要览等皆以為草名(业疏济缘记叁之一,言世中妄传是草名者,讹也)。

浏览 270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