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条搜索结果

喻经

譬喻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持入经

后汉安世高译,二卷。说五六入等之法相,及叁十七器之道科。小乘部。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介尔妄一念

吾人现思妄心也。即第六意识之一念。介尔者,微弱之义,细少之义。妄者,谓此心属於五中之识而為迷妄者。一念者,谓仅一剎那之心也。天台宗之观法,以此心為所观,无观斯妄之一念心,為具叁千性相,即空即假即中者。辅行五之叁曰:「言介尔者,谓剎那心。又介尔者,介者弱也...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盛

八苦之一。人之一身,自色受等之五而成,其五之势用炽盛,故曰盛。受於盛一切之苦,谓之五盛苦。即心身之总苦也。又曰五盛。见[五盛苦]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第六

之外无第六,因而譬有名无实者為第六,如言第十叁入第十九界。维摩经观眾生品曰:「如第六,如第七情。」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新译曰蕴,旧译曰。净影之说,如大乘义章八本所谓:「积集名积多法故。」是与新译蕴之义同。天台之说,如止观五上所谓:「者,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是积集,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是有荫覆与积之二义,见[蕴]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说苦因事经

闻如是: 一时婆迦婆在释䩭底(刹帝隶种也)迦惟罗婆(城名)尼拘蒌园中。于是释摩诃能渠中后彷徉行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释大力士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如世尊所说法我悉知谓三意念着结:淫意着结瞋恚、愚痴意着结。如是,唯世尊所说法我悉知今此以生淫欲法着其意已...

《苦因事经》 / 西晋沙门法炬译 / 2437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4日

尽為迷妄者,故云妄。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纸钱之别名。府所用之钱货。见[瘞钱]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妄一念

盖善法之迷妄一念心。即凡夫现前一剎那之心,指识无记之第六识也。盖天台之意,谓初心者,不堪直以融妙之法体為所观,修圆顿之妙观,故不就佛界或眾生界,而即近要易修自己一念之心法,定為所观之境。於摩訶止观正修章中虽广举所观之十境,以备机根之不同,若剋示境体,则如...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新译曰蕴。旧译曰。构造有情之身心者也。人身有苦,故云苦。见[]条。释门归敬仪上曰:「形则缚於俗习,苦常缠。」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譬喻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靡胜国,度河津见中大沫聚随水流,即告比丘言:“诸比丘!譬如此大沫聚随水流,目士见之观视省察,即知非有、虚无、不实、速消、归尽。所以者何?沫无强故。如是,比丘!一切所色去来现在,内外粗细好丑远近,比丘见此当熟省视观,其不有虚无不实,但病但...

《五譬喻经》 /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 89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5日

佛说苦经,一卷,失译人名。即中阿含经中苦经上之别译。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持入经卷下

彼爱欲药为何等。为止。爱已解意。亦解意已解病便愈。彼痴药为何等。为观。痴已却解。从慧解脱为病愈。如是佛说。如是二法。当知一为字。二为色。二法当舍。一为痴。二为爱。 二法当自知。一为慧。二为解脱。二法可𧗪。一为止。二为观。 彼止已行令识色。已识令爱得舍。爱已...

持入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480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持入经卷上

佛经所𧗪。亦教诫。皆在三部为合𧗪。何等为三。一为五。二为六本。三为所入。五为何等。一为色。二为痛。三为想。四为𧗪。五为识是为五。色名为十现色入。十现色入为何等。一眼。二色。三耳。四声。五鼻。六香。七舌。八味。九身。十乐。是为十现色入。是名为色种。痛种为...

持入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4189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