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条搜索结果

七种受胎

一、相触受胎,谓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身触其身份。即生贪着而便怀胎。是名相触受胎。 二、取衣受胎,谓如优陀夷。其妇出家。分别已久。优陀夷往到妇处。两情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后即怀胎。是各取衣受胎。(梵语优陀夷。华言出现。日出时生故。) 叁、下...

《三藏法数》 / 376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大空点

依大日经所说,则托於,於一切叁昧自在速能成辨诸事。」同疏七曰:「今毘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证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又吽字义显宗记下曰:「凡空点有七种:仰、让、拏、那、、佉、也。」餘详[空点]条。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计都

Ketu,又曰计部,兜,都。九曜之一。译曰旗星。即彗星也。大日经疏四曰:「计都正翻為旗,旗星谓彗星也。」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矩矩吒

又作鳩鳩吒。也。见求法高僧传等。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忙忙

见[忙莽金刚]项。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拘摩罗天

Kumāraka-deva,又作鳩摩罗伽天。初禪天之梵王,其顏如童子,故名。常擎,持铃,捉赤幡,乘孔雀。智度论二曰:「鳩摩罗天,秦言童子。是天持擎铃,捉幡骑孔雀。」中论疏一末曰:「鳩摩罗伽天,此言童子天。以其是初禪梵王,顏如童子,故以為名。亦曰那罗延天,那罗延,此云生...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摩迦吒

Markaṭa,译曰獼猴。玄应音义一曰:「迦吒此云獼猴也。」名义集二曰:「摩斯吒,或末迦吒,此云獼猴。」梵语杂名曰:「猴梵名,迦罗。」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摩莫枳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憍矩胝

译曰胤。小乘二十部之一。见[胤部]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六地藏

地藏菩萨秘记引莲华叁昧经曰:「一檀陀地藏,為地狱道之能化,手持人头幢者(檀陀者译人头幢)。二宝珠地藏,為饿鬼道之能化,手持宝珠者。叁宝印地藏,為畜生道之能化,伸如意宝印手者。四持地地藏,為修罗道之能化,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五除盖障地藏,為人道之能化,為人除八苦...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叵囉虞那

Phalgunamāsa,又曰颇攞遇抳,叵勒拏,颇勒窶拏。十二月也。叵罗虞那為星宿名,洗译月。西域记二曰:「颇勒窶拏月,十二月也。」梵语杂名曰:「十二月,颇攞遇抳。」饰宗记六末曰:「叵勒那月,十二月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十二宫

此又為用於天文占星之法者,其名目与形像,在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院。曼荼罗之名与宿曜经之名大同小异。十二宫,如二十八宿各有分掌之事物以判吉凶者也。即太阳分之六宫,如其次第,掌军旅,宫房,库藏,病患,将相,刑杀之事。太阴分之六宫,掌学事,吏职,厨饍,马厩,户钥,狱讼...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四取

一、欲取,欲即贪欲,取即取着。谓于彼欲界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贪欲取着,故名欲取。 二、见取,邪心分别,名之为见。所谓身见、边见等。因见取着,故名见取。(身见者,于五阴等法,妄计为身也。边见者,于断、常二见中,随执一边也。) 叁、戒取,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

《三藏法数》 / 26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十六兽

一时各有叁兽。总為叁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為叁十二时,即有叁十六兽。寅有叁: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叁:狐,兔,貉;辰有叁: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叁:蝉,鲤,蛇;午有叁:鹿,马,獐;未有叁: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叁:狖,猿,猴;酉有叁...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十二随眠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 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 叁、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 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

《三藏法数》 / 443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邪正二戒

一、邪戒,谓外道之人,执邪为道,非因计因,自计前世因从中来,便即独立,行于苦行,或计因从狗中来,便即啖食粪秽,行于苦行,是名邪戒。 二、正戒,谓佛未出世时,轮王亦教人行于不杀、不盗等十善,即此十善戒法,是名正戒。(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三藏法数》 / 13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又作摩耶。译曰体。大日经疏十曰:「也,体也。」梵语杂名曰:「体,摩耶。」 又Māyā,夫人名。译曰幻,术。又曰幻术(也或摩耶译為体者,果与译為幻,或幻术之摩耶夫人,名同一否,殊不可必)。见[摩訶摩耶]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胤部

Gokulika(Kaukkutika),小乘二十部之一。又曰灰山住部,窟居部,高拘梨訶部。佛灭后二百年顷,自大眾部中分出者。主张过未无体论。且以论為主,以经律為应於机类之方便而轻视之。宗轮论述记曰:「憍矩胝部,此婆罗门姓也,此云胤。上古有仙,贪欲所逼,遂染一。后所生族,因...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苏悉地羯罗菩萨

位於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虚空藏菩萨左之第四,密号云成就金刚,主万法成就之德。此尊虽為苏悉地院之主,元来為虚空藏之眷属,故不开立别院。叁昧耶形為釵。印相為普通掌,又為军荼利印。真言:归命,尔嚩曰囉(二合),悉体(二合),罗没第布囉嚩(二合),嚩怛(二合),满怛...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宝名。慧琳音义四曰:「羯都宝,宝名也。此即水精之异名,其宝色白,小如鹅卵许大也。」梵Karketana。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仰山指雪

公案。师因见雪狮子,乃指云:还有过得此色者?眾无对。见宗门统耍绩集八、[仰山]条。其条下录诸师之评语,云门偃云:当时好便与推倒。雪竇显云:云门只解推倒,不解扶起。瑯琊觉云:即今问汝诸人,推倒扶起,相去多少?拄杖拶过眉毛鼻孔,呵呵大笑,掷下拄杖。净慧昌云:推倒也...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大日经叁句

大日经一曰:「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大日经一部以此叁句為大宗。同疏一曰:「以此叁句义中悉摄一切佛法。(中略)佛已开示净菩提心,略明叁句大宗竟。即统论一部始终。(中略)当知十方叁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随宜演说法,无非為此叁句法门,究竟同归,本无...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师姑

尼姑之称。按青州报恩寺大圣院清座主灵骨记云:先师姑度小姑二人,师姐座主度小师五人,又后周云门山大云寺重修壁龕记,女弟子骆氏,长名大师姑,次女小师姑,并见段松苓益都金石记,则此称由来已久。传灯录曰:「有尼参保福从展。展问阿谁。侍者报曰:觉师姑。又五臺智通忽大悟曰...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Ba,又作。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之喉声第叁,金刚顶经曰:「字门,一切法缚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字时,是解脱繫缚声。」智度论曰:「若闻婆字,即知一切法无缚无解。婆陀,秦言缚。」解脱繫缚由Bandha(缚)释之。 又Bha,又作嘙、[口梵]。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度罗

Mathurā,又曰摩偷罗。国名。见[摩偷罗]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訶梨怛

果名。见[訶梨勒]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迦嚧尼

Karuṇin,译曰悲。大日经疏十曰:「迦嚧尼,悲也,也,体也。所谓大悲為体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莽莫枳

又作摩莫枳。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

阿波末利加

A aramārga,草名。又曰阿婆末唎,阿婆末迦,阿波罗誐。千手陀罗尼经曰:「阿波末利伽草,牛膝草也。」不空羂索经曰:「阿婆末迦。」梵语杂名曰:「阿波罗誐。」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