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类别 [ 术语 ]

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

(一)叁藏之一。对於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

涅槃经第十五所谓:

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

大毘婆沙论第一等所谓律及论,詮戒及慧,而经则詮定者,即是也。论其字义,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谓:

能贯穿缝缀种种能引义利能引梵行真善妙义,是名契经。

同第八十一,谓:

契经者,谓贯穿义。

显扬圣教论亦同之。是以贯穿之义释经也。然佛地经论,谓:

能贯能摄,故名為经,以佛圣教贯穿摄持所应说义所化生故。

又法苑义林章第二本,谓:

虽以贯穿之义释契经,然以教贯义,以教摄生,名之為经。犹如綖之贯花,经之持纬。西域呼汲索,缝衣之綖,席经圣教等,皆名素呾缆。眾生由教摄而不散流於恶趣,义理由教贯而不散失隐没,是故名圣教為契经。

华严疏第一释修多罗,谓:

古译為契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依主受名。復云:正翻名线,线能贯华,经能持纬,此方不贵线称,故存於经。

是等皆以贯穿摄持之二义释经也。

若依杂阿毘曇心论第八,则修多罗有五义,其文曰:

修多罗者有五义:一曰出生,出生诸义故。二曰泉涌,义味无尽故。叁曰显示,显示诸义故。四曰绳墨,辨诸邪正故。五曰结鬘,贯穿诸法故。如是五义,是修多罗义。

法华玄义第八上,广就修多罗,出有翻无翻之两说,无翻之中,详说今之五义,谓梵语多含,故不可翻,有翻之中,出经,契,法本,线,善语教之五译。其间谓经為经由之义,以其由於圣人之心口,故云。出教由行由理由之叁释。

又谓经為经纬之义。如世绢经,以纬织之,而龙凤文章成。佛以世界悉檀说经,菩萨以世界纬织,经纬合,故圣贤文章成。又依净影之无量寿经义疏卷上,谓:

经者,外国名修多罗,此翻名綖。圣人言说,能贯诸法,如綖之贯华,故名為綖。而言经者,綖能贯华,经能持紬,其用相似,故名為经。若依俗训,经者常也。人别古今,教仪常楷,故名為常。经之与常,何相关顾,将常释经。释言经者,是经歷义。凡是一法,经古歷今,恒有不断。是其常义,故得名常。

是并释经之字训也。

盖梵音修多罗,為贯穿摄持之义,虽可译為綖或线。然以古来支那於圣人之说称為经,故借之而用经之名也。窃思佛典中称為经者甚多,其分类不一。普通分為大乘经小乘经二种,大乘经之中,分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或為华严部,方等部,般若部,法华部,涅槃部,秘密部。小乘经之中,或分為阿含部小乘部二种。

又就翻译而区别為重译经单译经,宋代已后之译经,别有续入藏目录。依缘山叁大藏总目录,大乘经,併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重译,单译。宋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五卷。元藏五百二十八部,二千一百七十四卷。丽藏五百二十一部,二千一百六十四卷。小乘经,阿含单译,总计宋元两藏各二百四十二部,六百二十一卷。丽藏二百四十部,六百十四卷。依缩版大藏经目录,则大乘经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部,合计四百五十部,二千二百九十一卷。小乘经叁百二十一部,七百七十八卷。别有秘密部五百七十部,九百叁十一卷。但秘密部中,含不属於经者。此外有闕经,偽经,疑经及未度之经。又有非佛所说,而亦称為经者。如法句经,坐禪叁昧经,修行道地经,杂譬喻经,百喻经等是也。通彼经律论叁藏,而称為大藏经或一切经者。不过以经為其中之根本,部帙亦随而多故据,胜立名耳。

(二)十二部经之一。对於祇夜,优婆提舍等而言。经中直说之长行也。成实论第一十二部经品所谓:

修多罗者直说语言。

瑜伽师地论第八十一所谓:

契经者长行直说。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第十一所谓:

契经者,谓以长行缀缉,略说所应说义

者是也。是经中长行,即為散文,而不用偈颂,又称不属於授记,本生,论议等之部分也。又出於大智度论第叁十叁,往生论註卷上,大乘义章第一,法华义记第一,法华玄赞第一,华严探玄记第一,善导之观经疏第一等。

浏览 118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11月25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