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种禪

[ sān zhǒng chán ]
类别 [ 名数 ]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此中出世善,非於四禪四无量四空直生,乃以之為所依,更修謫观而生)。

二,根本净禪,亦有叁品,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禪也。慧性多者修六妙门,定性多者修十六特胜,定慧均等者修通明。根本之义与前同。是不隐没,无垢,有记,与上相反。

然而前之根本味禪,為凡夫外道厌下地欣上地者。以六行观修得之。或佛弟子以八圣种修得之。因而发有漏智,无生无漏智者,故名為世间禪。后之根本净禪,利根之外道凡夫,於佛出世前亦修之。因而发有漏智,故名為世间禪。但逢佛之出世,闻佛之说此法,则得依之而直发无漏智,故此与前之纯有漏殊别,称為净禪。止观九之一称為亦有漏亦无漏。

二出世禪,此有观练熏修之四种。

观禪有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之四种。观為观照之义,明观照不净等之境,故名為观。

练禪者,九次第定也。练為鍜练之义,前之观禪,行用未调练,出入之中间,尚杂异念,此禪自浅至深,顺次鍜练四禪灭尽定,不杂异念,故名為练。又以无漏鍜练有漏,故名為练。俱舍名之為杂修静虑。但彼局於四禪。今為通练八地也。

熏禪者,狮子奋迅叁昧也。熏,為熏熟自在之义,前之九次第定,但能得顺次入,未得逆次出,今顺逆自在如师子奋迅,进退自在。又能除异念之间杂如师子奋讯而拂尘土,故名為师子奋迅叁昧。

修禪者超越叁昧也。修為修法之义,更修治前定使之精妙也。前之熏禪,虽逆顺随意。但次第无间出入,未得超越自在出入。更修治前定,方得超越远近(如自初地至叁地為近超,乃至至灭尽定為远超云),出入自在,故名為超越。

此观练熏修之四种禪,虽是缘有為法之事禪。而能离欲过,不俟观諦理。以是能发无漏智,故总称為出世间禪。但依小乘,则俱舍成实皆是观有為法之事禪。故是為有漏禪。彼宗无漏智,局於观谤理之理观也。问若以发无漏智,而名為出世禪,如彼未至中间之二定乃四禪下叁空之九地,亦依之而发无漏,亦可称為出世间禪,何以彼為世间禪耶?答九地发无漏智,非单用其定而发,但以此定為所依,必观谤理,方发无漏智。九想等不然。直以之发无漏智也。故不得為例。

叁出世间上上禪,地持经五所说九种之大禪也:一,自性禪,所修之禪,观心之实相,於外不求。故名為自性。二,一切禪,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一切。叁,难禪,為深妙难修之禪,故名為难。四,一切门禪,一切之禪定,皆由此门出,故名為一切门。五,善人禪,大善根之眾生所共修,故名為善人。六,一切行禪,大乘一切之行法无不含摄,故名為一切行。七,除恼禪,除灭眾生之苦恼,故名為除恼。八,此世他世乐禪,能使眾生悉得二世之乐,故名為此世他世乐。九,清净净禪,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净报。故名為清净。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重曰净。经中一一说其修相。见法华玄义四之一,止观九之一,玄籤讲述四上。(CBETA註:参考九种大禪条)

又俱舍论十八立叁种禪。论谓之叁等至:一,味等至,与烦恼相应之定也。通於四禪四无色八定而在於定中起贪爱。味着定中之妙境,因而名為味定。此时失坠其定。何则?以定為纯善,不与贪等不善相应故也。二,净等至,与无贪等之有漏善法相应而起。故名為净定,即是味定所味着之境也。是亦通於八定。叁,无漏等至,与无漏智相应之定也。是為无漏,故非為味定之所味着,此无漏定依色界之四禪。与下叁无色之七地净定而起。有顶地之净定,定心昧劣,故不能生起无漏定。此外成实有欲界定与中间定。俱舍有未至定与中间定。有亦无漏定与味净定。无漏定之所依,总有九定。叁定之中為净定,下為味定之缘,上為无漏定之缘。以此净定分别四分。

浏览 160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