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U
aniṣad,一作优婆尼沙曇。记述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為出於西歷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讚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āhmaṇ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āṇyaka之章,所说甚极幽微森严。优波尼沙土,即為说明之而起者,於宇宙之原始,诸神之性质,精神物质之本性,及其关係等,作哲学的解释,颇富神秘与譬喻。此所以為所谓六派哲学所依出之源泉也。此书出之时代,史家称為歷史上优波尼沙土时代。盖优波尼沙土者,依最上精神认识破残餘无明之谓,或侍坐於他足下倾听其言教之谓,或谓為神秘之义。考其思想之大要,及於吠陀时代之末期,以究明世界太原為考察中心点之结果,或以大自在天為世界之太原,或以為神我,或以為声,因欲说其原因,遂至全脱神话的区域,而產出一个原体「梵
Brahman之思想。因世界之开发生成,发现此唯一之梵自行繁殖之意志,遂以斯所造之世界,為差别的恶毒之世界,苦痛虚妄之世界,无有真乐。是即為优波尼沙土之思想,此厌世思想,遂生所谓平等与差别之对立,孕庞大之印度哲学者也。言其解脱之方法,彼等谓差别之生活精神与最上精神,原非别物。不过爱着差别,迷惑生活精神而已。故个人精神,若知其自性,则得直与最上精神之梵合一矣。盖梵為世界之太原,亦即為世界万有。非人格的根本之精神力也。以差别之万有,探其一原,知一原而於差别之内认之,神与世界对立而不阻隔,说二者之合一,為其特长。即在梵為中心之一元的万有神教,同时於他面作平等差别对立观,因使厌离解脱可能也。
所谓:
其者汝也。
Tat tvam asi,「我者梵也。
Aham Brahma asmi之二句,称為优波尼沙土哲学之最高真义,愿其思想虽已达高潮,而言语朦朧,不无未脱朴素幼稚之观。优波尼沙土中主要者,為Aitareya-u
Kauṣitaki-u
Taittiriya-u
.Bṛhadāraṇyaka-u
.等,参照优婆尼沙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