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

类目 辞书 / 著译 智旭 / 2022年05月15日 / 994 浏览

《阅藏知津》是明智旭于崇祯八年至永历八年编写的佛教经录。该书将大藏经所收一七七三部之佛典分成经、律、论、杂四部,并加扼要解说。全书四十八卷,收在《大正藏·法宝总目录》第三册。

宋、明以来有关藏经提要的著述以此书为比较完备。它编撰的目的在于使阅读藏经的人都能“达其旨归,辨其权实”。就是提出“品中事理大概,使人自知纲要。”同时也依佛说法的先后次第来分别部类。作者因为“历朝所刻藏乘,或随年次编入,或约重单(重译、单译)分类,大小混杂,先后失准”,阅者茫然不知道缓急可否;又因过去的藏经提要一类的书,如宋朝王古的《法宝标目》,“仅顺宋藏次第,略指端倪”,明代蕴空的《汇目义门》,虽然“创依五时教味”来分部,也只“粗陈梗概”,都未能尽善尽美。所以他从三十岁时发心阅藏(明刻南北藏)开始,前后历龙居、九华、霞漳、温陵、幽栖、石城、长水、灵峰八地,耗费二十年的时间,随阅随录而编成本书,“俾未阅者知先后所宜,已阅者达权实所摄;义持者可即约以识广,文持者可会广以归约”。(参考资料

智旭(1599—1655),俗姓锺,名际明、字蕅益,号八不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习儒学,誓灭释老,曾撰《辟佛论》。后读莲池《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悟己非,取所著《辟佛论》烧毁。二十四岁从憨山弟子雪岭出家。此后遍学各宗教义,尤重天台宗。主张诸宗融合,佛、道、儒三教一致。曾住安徽九华山,晚年移住浙江孝丰(今浙江安吉)灵峰寺,弘扬台教,注释经论。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著作除此书外,尚有《楞严玄义》、《楞严文句》、《弥陀要解》、《灵峰宗论》、《法华会义》、《大乘止观释要》等四十余部。今人辑有《蕅益大师全集》行世。

阅藏知津》系对《大藏经》所收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佛典一一录目,并加以扼要解说,以备后人阅藏。

全书分为三部分:

  • 经藏,分大乘经、小乘经;大乘经按天台宗五时判教之顺序分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部;方等部又分“显说”(显教)、“密咒”(密教)两部。
  • 论藏,分大乘论、小乘论;大乘论中又分释经论、宗经论、诸论释三部。作者各有“西土”(印度等)、“此土”(中国)之别。
  • 杂藏,包括经疏、论疏、纪传等,分为“西土撰述”、“此方撰述”。

另于卷首有总目录四卷。 此书在编撰上有三大特点,一是部类的划分,二是重译的编次,三是提要的制作。

此书首次改变自唐代智昇《开元释教录》以来的佛典编录分类方法,对后来大藏经类的编辑发生了相当的影响。如日本弘教书院排印的《缩刷藏经》、中国杨仁山居士手订《大藏辑要目录》以及上海排印的《频伽藏》,都依照了此书的分类方法。(参考资料

本书的刻本共有三种︰

  • 清·康熙三年(1664)夏之鼎刻,有夏作的〈缘起〉。
  • 康熙四十八年(1709)朱岸登刻,有德成的〈跋〉说,智旭著述中此书流行最广。
  • 光绪十八年(1892)金陵刻经处刻,补订了末卷最后四十八种的撰述人名。

此外,在日本有天明二年(1782)刻版二十卷本,还有四卷的总目本单行。 本书对于后来大藏经类的编辑发生了相当的影响,如日本弘教书院排印《缩刷大藏经》即采取它的组织形式;中国杨仁山手订《大藏辑要目录》以及上海排印《频伽藏》也都依照了它的分类法。

Tags: 阅藏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