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条搜索结果

阿毘曇苦慧经

阿毘曇五法行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般若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叁德:一实相般若,為般若之理体,本来為眾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為所证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叁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 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叁文字般若,詮上二...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识实性唯识

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自相故,(中略)四实性故。」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事理五法

一切事理之诸法,不过五种。小乘俱舍立之為心外之实法,大乘唯识,尽成於唯一之识体上者:一、心法,是识之自相也,唯识有眼等八种之心王,俱舍有唯一之心王。二、心所法,是与上之八识相应而起者。唯识有五十一,俱舍有四十六。叁、色法,是上之心法与心所法所变也。唯识俱舍皆有...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入眾五法

戒律入僧伽中当守五种之规法。五分律曰:「佛言入眾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叁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餘事。」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法成身

见[五相成身]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法事理唯识

谓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尽為唯识也。其所以然者,以心為识之自相故也。乃至无為為识之实性故也。见[五法]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法互具

息灾等之五法,又互具五法,今就息灾一法而言之,此有内心外法之二种,先言内心之法,则行息灾法,而除贪瞋等之诸烦恼,是息灾也。依此息灾而除烦恼之闇,定慧等之功德增长,是增益也。因此诸功德增长而摧破无明等,是调伏也。依是调伏而违隔之烦恼与菩提相和,為烦恼即菩提,又受...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理智五法

一真如,二大圆境智,叁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成所作智也。唯识论十曰:「此法身,五法為性。」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相名五法

常曰叁性五法,皆分别诸法之自性者,楞伽经所说。瑜伽唯识诸大论详释之。一、相,森罗万像之有為法,各自因缘而生,呈各种之相状者。二、名,是亦依因缘而呼彼之相,生一一之名者。盖相為所詮而名為能詮也。此二者由凡夫有漏之心变现之所变境也。叁、分别,旧译曰妄想。是分别所变...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难提释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佛為难提比丘解释五法六念。出杂阿念叁十卷。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 《佛说难提释经》

名相

五法之一。一切之事物,有名有相,耳可闻,谓之名,眼可见,谓之相,皆是虚假,而非契於法之实性者,凡夫常分别此虚假之名相,而起种种之妄惑也。楞伽经四曰:「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又着於法门之名相,而忘无相之真理。学者之通弊也。止观十曰:「夫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心不相应行法

五法之一。见[五法]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