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正教,谓诸比丘,唯依正教进修,远离小乘及诸外道偏邪之说,是故能令正法不灭。(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止息嗔恶,谓诸比丘,常行忍辱,不生嗔恚。德誉远闻,令人归仰,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叁、敬事上座,谓诸比丘,于大德之人,居上座者,恭敬顺事,勤求法要,...
《三藏法数》 / 20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切事理之诸法,不过五种。小乘俱舍立之為心外之实法,大乘唯识,尽成於唯一之识体上者:一、心法,是识之自相也,唯识有眼等八种之心王,俱舍有唯一之心王。二、心所法,是与上之八识相应而起者。唯识有五十一,俱舍有四十六。叁、色法,是上之心法与心所法所变也。唯识俱舍皆有...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戒律入僧伽中当守五种之规法。五分律曰:「佛言入眾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叁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餘事。」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息灾等之五法,又互具五法,今就息灾一法而言之,此有内心外法之二种,先言内心之法,则行息灾法,而除贪瞋等之诸烦恼,是息灾也。依此息灾而除烦恼之闇,定慧等之功德增长,是增益也。因此诸功德增长而摧破无明等,是调伏也。依是调伏而违隔之烦恼与菩提相和,為烦恼即菩提,又受...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心心所等事理之五法尽為唯识也。其所以然者,以心為识之自相故也。乃至无為為识之实性故也。见[五法]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