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条搜索结果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2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倒

常倒。我倒。倒。乐倒。我一切法谓无常乐我。而众生见有常乐我。复有四倒。

《法门名义集》 / 31字 / 2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不动如来

东方阿閦如来也。阿閦,译不动,又译无动。大教王经曰:「结破魔印,右手舒五指以按地,左手五指执持衣角,入东方不动如来叁昧。」略出经曰:「由结阿閦佛触地契故,得心不动。」拔济苦难陀罗尼经有不动如来除业障咒。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0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倒

唯大涅槃有常乐我。而众生谓无常乐我。于无见有谓无边理及实。故名倒也。前后二四。名为八倒。

《法门名义集》 / 40字 / 2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水陆斋

於水陆有情,供养斋食之法会也。梁武帝始行於金山寺。释门正统四曰:「又有所谓水陆者:取诸仙致食於流水,鬼致食於地之义。亦因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诸功德中最為第一。帝问沙门,咸无知者。唯誌公劝帝,广寻经论,必有因缘。於是搜寻贝...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1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九之生

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土论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一九之教

弥陀之教。迦才土论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二种涅槃

一者性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本无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无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涅槃也。方便。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1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不二。凡是无实无相无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无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说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句观音经

太平广记,宋太原王玄謨爽迈不群,北征失津,军法当死。梦人谓之曰:汝诵观世音千徧,可得免祸。謨曰:命悬旦夕,千徧何日可得。授云: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僧缘(僧误作相),常乐我。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不离心之念字误...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非梵行

又曰不行。梵者梵语,清之义,非梵行者,不之行,即指婬事,因而断婬称為梵行,色界之诸天无婬事,故称為梵天。戒疏二上曰:「梵者天音,唐言為者圣也,出家所為求圣兴行,今污戒退失圣法,故云非梵行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