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条搜索结果

心念佛

谓唯心之弥陀心,得己身之净土,而念自己心中之佛也。心者周徧法界,假如说弥陀隔十万亿佛土,尚是吾心佛所现,吾人之心性,本為清净之佛体,唯為无明烦恼所覆不能显,其不显者,谓隔十万亿土而已。故观无量寿经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净土门以外诸大乘家之念佛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不离

如水与波,水与波相别,故云不,水波之性无别,故云不离。如言不一不异也。圆觉经曰:「不不离,无缚无脱。」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佛之一、理位之佛也。理佛。惟具天然之佛性而无一毫之解行者,极恶最下之凡夫也。然自理性言之。则与究竟之佛相不二、故云理佛。四教仪曰:「今虽然佛,此是理,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证者也。」同集註下曰:「理佛,贬之极也。以其全乏解行证,但有理性...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叁种身成佛

一理具之身成佛。一切眾生之身心,本来為两部之体,身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身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叁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是空

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是空。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空,空是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梵Rū aniśūnyat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叁諦中之空諦。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空。般若心经曰:「色是空。」玄义四曰:「心性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中。」拾遗记下曰:「叁观之首皆言者,指一念心叁諦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当体

如波之当体水,烦恼菩提,生死涅槃也。是有相合相翻当体之叁种。见[]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田夫身成佛秘法

先本尊加持,為智拳印,次一印叁明,先於内五股印大咒叁返,次以同印二头指招中咒(口传)叁返,次以同印二大指押二无名,小咒(口传)叁返。见日本心舟七刀印田五。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台家盛谈心义,真言宗则言身义。谓心成佛犹属理,身成佛乃属事实也。日本弘法着有身成佛义一卷。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位:一、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烦恼菩提

止观一曰:「无明尘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涅槃,无灭可证。」又曰:「生死涅槃,是名苦諦。(中略)烦恼亦是菩提,是名集諦。」此烦恼菩提生死涅槃之义,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参照[]条。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涅槃名為定,达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多多

见[一十]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四种身成佛

演奥钞四十叁曰:「身成佛有四重:一修生身成佛(世间成就品),二本有身成佛(悉地出现品),叁本修不二身成佛(成就悉地品),四绝待身成佛(转字轮品)。」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非离蕴我

小乘二十部中犊子部所说。有常一主宰之义之我,确為存在,然於五蕴和合之肉体,非离亦非不离,执着在非非离蕴关係之我见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士释

亦曰依主释,依士释。六合释之一。玄应音义二十叁曰:「士释,亦言依士,士谓主也。立名从主,故言依士,如言眼识等也。」见[六离合释]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