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解脱,而不取受一切法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诸漏心得解脱。」嘉祥法华义疏曰:「心无爱着,故名不受。」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大乘授戒之精神列為十条。天台戒疏上曰:「欲受戒者,应香火请一师至佛前受。师应问:能忍十事不?割肉饲鹰投身饿虎等。」顺正记二:「一割肉食鹰,二投身饿虎,叁斫头谢天,四折骨出髓,五挑身千灯,六挑眼布施,七剥皮书经,八刺心决志,九烧身供佛,十剌血洒地。」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眾生以身内之五根五境為非执受之法,执受者,执為摄之义、持之义,受為领之义、觉之义也,摄為自体,持使不坏。又共安危能生苦乐等之觉解,名為执受。唯识述记二本曰:「言执受义者。执者,是摄义持义。受是领义、觉义。摄為自体,持令不坏,安危共同而领受之能生觉受,名為执受。...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恶事。凡受食时,先作五观,然后方食,故名沙门受食五观也。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者,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三藏法数》 / 44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如属於吾身分之四大,為己心识所执持者,谓之有执受。如身体外之事物,不然者,谓之无执受。俱舍论一曰:「声唯八种,谓有执受。或无执受,大种為因。」同二曰:「有执受者,此言何义?心心所法,共所执持,摄為依处,名有执受。」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