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条搜索结果

眾圣点记

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律五论

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九慢

唯识述记六曰:「九慢者大乘中不见文。显扬第一云:如经说叁慢类,我胜、我等、我劣。婆沙一百九十九及俱舍第十九说有九慢。」一我胜慢,於与[我]同等者而思我為胜,是七慢中之过慢也。二我等慢,於比我胜者而思我為等同也。叁我劣慢,於比我多分胜者而思我為少劣,是即七慢中之卑...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蕴积之义,包含之义。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故名為藏。善见律毘婆沙一:「藏者器也,何谓為器?器者能聚集眾义也。」大乘义章一:「包含蕴积名藏。」释摩訶衍论一:「持其行法,随意不失所以立名曰藏焉。」玄应音义五:「梵本名篋,以藏更之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婆沙

Vibhāṣā-ś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毘婆沙论,是通名也,然别题毘婆沙论者,藏中有四部:一、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二、鞞婆沙论。叁、五事毘婆沙论(已上小乘)。四、十住毘沙论(是大乘)也。其他律部有善见律毘婆沙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家家

十八有学之一。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叁生家家,断欲惑叁品,既灭四生,犹餘六品,即叁生者。二二生家家,断欲惑四品,既灭五生,犹餘五品,即二生者。此圣者叁生或二生,由家转生於家,证极果,入涅槃,故称家家。而叁生二生之一生,与人之一生皆谓之少生或半生。...

《佛学大辞典》 / 67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善见毘婆沙

善见律毘婆沙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般遮罗

Pañcāla,又作般沙罗,国王名,译曰五执。此王仁慈,废死刑,但缚罪人之五体,捨之於山林,因而国人称為般遮罗。王妃卵生五百子,各於他国生长而还,欲寇父王,王妃出而镇之。慧琳音义十八曰:「般遮,唐云五。数名也。罗,名為执。此乃国名,王之美称也。言彼国王性多慈爱。纵有...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达磨鬱多罗

Dharmottara,阿罗汉名。玄义释籤六曰:「达磨鬱多罗者,此云法尚,是阿罗汉。佛灭后八百年中於婆沙中取叁百偈以為一部,名杂阿毘曇。」他处多作达磨多罗。见[达磨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四阶成道

又名四阶成佛。小乘佛之成道有四阶:一叁阿僧祇劫之万行,二百大劫之相好业,叁最后身断下八地之惑,四坐於道场,於叁十四心断非想之惑,而成佛。大乘义章曰:「大智度中迦旃延子曰:略有四阶:一者叁祇,二者百劫,叁者后身断下八地,四者叁十四心断非想惑。毘曇同之,成实少异。...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毘曇

Abhidharma,巴Ahidhamma,阿毘曇之略。新云阿毘达磨。译曰无比法。新翻对法。论藏之总名也。无比法及对法者,智慧之别名也(智慧為无比之胜法,故云无比法。又以智慧对观法,故名对法)。以叁藏中之论藏詮显学者之智慧故也。然则毘曇之名虽為涉於大小乘论藏之通名,而常指小乘萨...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五阿笈摩

又曰五阿含。南方佛教於北方所传之四阿含经外加小乘杂部经典小阿含即屈陀迦阿含经而谓為五阿含。善见律毘婆沙一曰:「法师曰:有五阿含。何谓為五?一者长阿含,二者中阿含,叁者僧育多阿含,四鸯掘多罗阿含,五者屈陀伽阿含。」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后说法住记曰:「素怛缆藏有五阿...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纳衣十利

释氏要览上曰:「十诵云:若纳衣不贴田相。不许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一在麤衣数。二少所求索。叁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虫坏。七染易。八难坏。九更不餘衣。十不失求道。」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引十住婆沙而列十利,与上列十利相异。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

婆沙,译曰广说。佛灭后四百年初,五百罗汉,由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广解释发智身论者。唐玄奘译,二百卷。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迦利沙波拏

又作羯利沙鉢那,羯利沙鉢拏,迦利沙般拏,迦利沙婆拏,罽利沙盘,迦利沙鉢拏等。钱量名。译曰贝齿。四百钱。慧琳音义十叁曰:「羯利沙鉢拏,金名也。计直可当四百钱一颗金也。颗颗圆大如江豆也。」同二十九曰:「迦利沙波拏,此云贝齿。」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利沙鉢拏,亦作迦...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优波婆娑

U avāsa,又作鄔婆沙。译曰近住。近圣道而住之义。又曰斋。持八斋戒之义。又曰善宿。离不善而宿於善道之义。不拘男女,持八斋戒者之称。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鄔波婆娑,亦言优婆罗娑,此云近住。谓受八戒者,近阿罗汉等善人而住者也。」俱舍光记十四曰:「鄔波婆娑,或翻為斋。西...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毘颇沙

Vibhāṣā,论名。见[毘婆沙]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香象之文

取世亲菩萨造俱舍论所载之香象宣令故事,指俱舍论而言。俱舍论颂疏一曰:「于时世亲至本国已,讲毘婆沙。(中略)如是次第成六百颂,摄大婆沙。其义周尽,标颂香象。击鼓宣令云:谁能破者,吾当谢之。」西域记张说叙曰:「欲穷香象之文,将罄龙宫之目。」 又佛典之通称,大方便报...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婆沙

见[毘婆沙]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杂阿毘曇毘婆沙

杂阿毘曇心论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有餘师说

正义之外,更為餘义之人之说也。如五百阿罗汉结集大毘婆沙就一法而列种种之说。其中除正说外皆云有餘师说。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毘婆娑律

善见律毘婆沙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赤髭毗婆沙

天竺佛陀耶舍Buddhayaśas此云觉明。后秦弘始九年至长安。善毗婆沙论。而髭赤。时人号為赤髭毘婆沙。见稽古史略二。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波利婆沙

律中之罚名。译曰别住。犯戒者与别房使之独住,不与僧共同住也。羯磨疏四下曰:「波利婆娑,此名别住。别与下房下卧具宿,不同僧住,故名也。」四分戒本定宾疏上曰:「準明了论翻為宿住,準僧祇律翻為别住,準四分律翻為覆藏。覆藏者,就过翻名也。别住者,罚令独宿静思其过故。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婆沙

见[毘婆沙]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