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条搜索结果

净土之略称。又云净家。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五教十

华严於佛一代之教法,由其教义之分际,分為五教。就其五教更分别所立之旨,而為十。五教之判,自初祖杜顺而来。十之分别。成於第叁祖贤首。见[五教]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四论

隋嘉祥扩张叁论以前,诸师多研学四论,故从世称之為四论。非别有四论一也。嘉祥於四论中特取中,百,十二之叁论,於叁论玄义述八义。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日本净土真四法

一教法,净土之大无量寿经也。二行法,第十七愿成就之名号也。叁信法,第十八愿成就之信心也。四证法,第十一愿成就之至灭度也。以此四法,总括一,一之本典,题曰教行信证,為此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龙树

龙树虽為八之祖。然单曰龙树。為叁论之空。是在天竺,与弥勒之瑜伽并行,大乘之随一也。寄归传一曰:「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假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以禪那為示,故名。禪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為叁学六度之一。初祖达磨天竺人,梁魏之世,来支那传佛心,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於禪那,故称為禪。所谓禪者,非叁学六度之一分禪,於是而如来禪,祖师禪之称起。以经...

《佛学大辞典》 / 37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梵网

又名大乘律。日本传教大师所立之派。以梵网戒品為所依,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去来实有

外道十六之一。计过去未来亦如现在实有之外道一派也。法苑义林章第一所谓:「去来实有者,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是也。為胜论及时计外道之所计者。又小乘佛教中,如说一切有部亦為此说。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法相之略。

《佛学大辞典》 / 6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小乘之家也。义林章二本曰:「二小所有二諦。」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黄檗

名取於福清之黄檗山。唐贞元五年,正干禪师传六祖之法,开创此山,断际禪师住此,大振法道,名遂着。希运寂后,临济义玄之门裔,大為繁兴,尔后黄檗之道场,与临济之风,一其盛衰,隆於宋,废於元,至明代復兴。崇禎九年,隐元住此山,尤能中兴黄檗之古道,清顺治十一年,应日...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法眼

五家之一。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五传而至雪峰。雪峰传玄沙。玄沙传罗汉。罗汉传文益禪师。住金陵清凉院。尝举华严初地中六相义。并说叁界唯心,万法唯识。世谓之法眼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真实之旨,是各称自所信之也。又明真如法相实理之旨,如云性,天台之别教,华严之终教已上是也。观经散善义曰:「真难遇。」五会法事讚本曰:「念佛成佛是真。」慈恩传八曰:「臣等夙敬真,幸窥天藻。」广百论释论曰:「重显真,遗彼餘疑。」教行信证化卷曰:「钞...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因陀罗

帝释天造声明论,能以一言含眾义,谓之因陀罗。大日经二曰:「如因陀罗,诸义理成就。」同疏七曰:「因陀罗者,是天帝释之异名。帝释自作声论,能於一言具含眾义,故引以為证。」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收教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计不同,乃开十,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收小乘教,第七收始教,第八收顿教,第九收终教,第十收圆教。故云十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谓此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 二、法有我无,谓此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