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仪无表色又有叁种,一别解脱律仪无表色,依受戒作法而发之无表色也。二静虑律仪无表色,依入有漏定而发之无表色也。入定则身中自发防非止恶之戒体。又谓之定共戒。叁无漏律仪无表色,入无漏定时所发之无表色也,又谓之道共戒。此二种与有漏无漏之定心皆為共生共灭之戒体,故总名...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梵语室罗摩拏洛迦叁跋罗Śramaneraka-samvara,正翻勤策拥护。室罗摩拏洛迦(旧曰沙弥)者勤策。叁跋罗者拥护之义,律仪乃意译也。别解脱律仪之一。為苾芻勤加策励,故云勤策,能防身语,故云律仪。俱舍论十四曰:「若受离十所应远离,安立第叁勤策律仪。何等名為十所应离?谓於前...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叁曰:「今日诚心懺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叁叁四,叁二及叁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叁。四、劣与中及妙為叁。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叁。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梵音Śrāmaṇera,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云室罗摩拏洛迦,室末那伊洛迦等。译勤策男等。以其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云室罗摩尼罗,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是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行事钞上一曰:「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其世染,慈济群生。...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聚,集也。戒,禁戒也。此叁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叁聚戒。法苑珠林云:大圣度人,功唯在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
《三藏法数》 / 401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叁种无表色之一。谓律仪即非善戒,不律仪即非恶戒之非戒律的善恶之无表色也。律仪為极善,不律仪為极恶,其他之善恶,善恶皆势用微劣,故称之為处中之善,处中之恶,皆為非律仪非不律仪,即非戒律的之善与恶也。见[无表色]条。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叁戒之一。又名静虑生律仪。入初禪,二禪等诸禪定,则与禪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恶之戒体,身口所作,尽契律仪云:俱舍论十四曰:「静虑生者,谓此律仪从静虑生,或依静虑。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七十五法名目曰:「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与定同时故。」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叁种律仪之一。恶戒也,戒律有善恶二种,要誓而作善止恶,是善戒,称為律仪,要誓而作恶止善,是恶戒,称為不律仪。外道诸种之邪戒是也。恶戒虽為戒律之部类,然此為颠倒之戒律,故云不律仪。律仪发善之无表色,不律仪发恶之无表色。见[无表色]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就身语意之叁业言之,小乘俱舍之说,局於身语二业,有表业无表业(谓為表色无表色)。大乘法相之义,叁业皆有表业无表业。表者表示之义,身之表业者,他可见之动作。取捨屈伸等是也。语之表业者,他可闻之言语,名句文是也。意之表业者,起贪瞋等之念。意业虽不表示於他人,然犹於...
《佛学大辞典》 / 961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者摧破之义,眾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故曰轮。一具足净信、二具足惭愧、叁安住律仪、四安住慈心、五安住悲心、六安住喜心、七安住捨心、八具正归依、九具足精进、十常乐寂静。见地藏十轮经六。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