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门所传之戒,云无相心地戒。犹台宗之戒曰圆顿无作戒,密宗所传之戒曰秘密叁摩耶戒,各以其家之宗义名之也。禪家以无相不可得之心地為戒体,戒相有梵网之十重四十八轻戒。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新云无表色,旧云无作色。戒法者,以所谓无作色之一种色法為戒体,故曰无作,对小乘戒及沙弥戒而称大乘戒或大僧戒為大戒。见[无作色]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戒体之势用羸劣也。比丘等受得戒法,无力严守之,屡发毁犯之意志,故运运倍增,使无表之戒体,时时刻刻势用羸劣也。法苑义林章叁曰:「若作捨心,虽起语言,而对於比丘,依法不言捨,但名戒羸,其戒不捨。」亦曰学羸。以戒法亦名学处故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法相宗之说。受戒之时,以第六识思心所隆盛之势力,於第八识熏其种子,此思心所之种子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故以之為戒体。此戒体於外相无表示,故名无表思,顺小乘有部之义,名為无表色,彼宗以无表之戒体為色法故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受戒后,顺於戒体能受持戒相也。又保护离饮酒戒,诸餘之律仪也。大乘义章十曰:「始心纳法名之為受,顺法防护说以為持。」义林章叁本曰:「於罪不作名防护律仪。」婆沙论百二十叁曰:「离饮酒戒能总防护,诸餘律仪,如堑垣城能总防护。」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谓天台宗之圆顿戒也。是為大乘戒,故曰大乘,无作者,戒体也,新译谓之无表。凡受戒时,受者身内发生戒之实体。旧译家对於叁业之有作。谓之无作。新译家对於叁业之有表,谓之无表,戒之通名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