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 条搜索结果

止持

等总為制止恶之法,故云止持。见[止持]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谓受者一旦违反法也。破者所受之体,尚存於身中也。行事钞之叁曰:「十轮云:破比丘,虽是死人,是餘力犹示於人天导行,犹如牛黄麝香烧香等喻。佛因说偈:瞻卜华虽萎,胜於一切华,破诸比丘,犹胜诸外道。」末法灯明记曰:「若有法,可有破,既无法,由破何...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小乘之叁坛加大乘圆顿坛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六度之一。受持律而不犯触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持清洁,如净明珠。」维摩经佛国品曰:「持是菩萨净土。」地持论八曰:「叁十二相无差别因,皆由持所得。」智度论谓有大力毒龙,以眼视人,弱者即死。以气嘘人,彊者亦死。时龙受一日出家,入林树间,疲懈而睡。猎者见之...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比丘尼

揭比丘尼五百之本经也。每月比丘尼之布萨日诵之。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受门

谓叁聚净。瓔珞本业经下曰:「今為诸菩萨,结一切根本,所谓叁受门摄善法。」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优婆离问菩萨受

一卷,菩萨善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又云略:「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為通於一切大小乘之经,故谓之通。七佛各有通。见七佛通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通偈]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聚

聚,集也。,禁也。此叁种,能摄一切大乘诸,故名叁聚。法苑珠林云:大圣度人,功唯在。庄严论云:初律仪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摄律仪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

《三藏法数》 / 401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昧耶

行授叁昧耶式之道场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受五

一卷,作者未详。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者為人所信,故譬於印。成实论十四曰:「入善人聚,以為印。」行事钞上一曰:「入善人聚,要佩印。」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方等

依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坛也。与南山所制之小乘坛相对立,摄人最為宽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於京城建之,其后至宣宗朝,承武宗破佛之后,使於方等坛盛度僧尼。僧史略下曰:「代宗永泰元年叁月二十八日,勅大兴善寺,方等坛所须,一切官给。至四月,勅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种之也。各随其所出而异其名目,如性、遮、(孔目章)、道共、定共(毘婆沙论)、威仪、从(涅槃经)、随相、离相(华严经疏)、止持、作持(华严经疏)、性重、息世讥嫌(涅槃经)、邪、正(四教仪集註)等。四教仪集註亦以十具足称二,...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受菩萨

一卷,陈慧思撰。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