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 条搜索结果

坛之作法,宜标准四分律,此虽為小乘法,然无大小,一般大乘僧亦就之。是南山律宗及法相宗等之意。天台宗亦然。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守佛制之善神也。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善神护之,又受五者,五一一各有五神,合有二十五神,护持五者。灌顶经一曰:「是故我说是言,令清信士女劝受归,归有叁十六鬼神之王,随逐护助。有二十五神,营护左右门户之上,辟除凶恶。」参照[二十五神]条。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七佛之略经也。附於四分律本之后。本后偈曰:「七佛為世尊,灭除诸结使,说此七经,诸缚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亦曰度牒。受之证书也。初以谁為和尚,以谁為教授师等一一列其名,次表白受之自己意志,终则记自己之名,有传师等十师之署名押印而证明之。唐会要曰:「天宝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给牒。」稽古略叁曰:「唐宣宗大中十年,勅法师辩章,為叁教首座,初令僧尼受给牒。」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六法

七眾中,学法女宜受持之法也:一、染心相触,以染污心触於男子之身也。二、盗人四钱,盗他人之金钱四钱也。叁、断畜生命,杀畜生之命也。四、小妄语,自称我為圣者而贪供养,為大妄语,其餘不实之言為小妄语。五、非时食,过午而食也。六、饮酒也。行事钞下四之叁曰:「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鹿

外道之邪计,有学鹿之举动,食鹿食之物,以為生天之因者,是谓受持鹿。即五见中之禁取见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外道者,牛鹿。」俱舍论七曰:「若有士夫补特伽罗受持牛鹿,便得清净解脱出离。」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大方广叁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十善乃至二百五十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僧寺召集四方新出家之僧人為之受。名曰传。释氏以杀盗婬妄酒為五。谓授以律,使知遵守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十种方便

又曰叁世无障碍。密教之方便也。大日经受方便品说之,所谓大乘之十善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六聚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叁归五功德经

佛说叁归五慈心厌离功德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受菩提心

弟子某甲等 稽首归命礼 遍虚空法界 十方诸如来 瑜伽总持教 诸大菩萨众 及礼菩提心 能满福智聚 令得无上觉 是故稽首礼 礼佛真言曰。 唵萨嚩怛他孽多(引)跛娜满那喃迦嚧弥 次应运心供养。 弟子某甲等 十方一切刹 所有诸供养 花鬘灯涂香 饮食幢...

《受菩提心仪》 / 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498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12日

菩萨

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曰菩萨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藏,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体箱

叁昧耶金刚界胎藏界之式文称為体,容其体之箱,称為体箱。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