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

[ jiè lǜ ]
类别 [ 术语 ]

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律范,遂於嘉平中与曇諦译四分羯磨及僧祇戒心图。此為中国戒律之始。见僧史略。

大乘义章一曰:

言毘尼者,名别有四:一曰毘尼,二曰木叉,叁曰尸罗,四曰律。(中略)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炎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中略)所言律者,是外国名优婆罗叉,此翻為律。解释有二:一就教论,二就行辨。若当就教詮量名律,若当就行调伏名律。

四分戒疏一上曰:

或云尸罗,或云波罗提木叉Prātmokṣa,或云毘尼。(中略)初云尸罗,此翻為戒。戒有何义?义训警也。由惊策叁业远离缘非明其目也。(中略)叁云毗尼,唐称為律,古译毗尼,皆称為灭。今以何义,翻之為律?律者法也,从教為名,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故正翻之。

(略抄)。是初净影於毘尼有四名,别举律之梵名,后南山但為叁名,以律之梵名為毘尼也。

开宗记一本曰:

言律藏者,梵云优婆罗懺,此译為律。律则法也,非法无以肃威仪也。

资持记上一之一曰:

律者梵云毘尼,华言称律。(中略)不出叁义:初言律者法也。从教為教,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中略)二言律者分也。谓须商度,据量有在,若律吕分气也。(中略)叁云律字安聿。聿者笔也,必审教验情,在笔投断。

浏览 443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