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条搜索结果

九识

识以了别为义,谓能照了分别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识,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识。 二、耳识,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识。 叁、鼻识,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2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七种性自性

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是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性自性,,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万善聚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万善之因,各有自性存于内故,...

《三藏法数》 / 437字 / 1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八忍

一、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证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无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二、苦类忍,苦,即...

《三藏法数》 / 610字 / 1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六游增地狱

谓八寒八热大狱每狱有四门门各有四狱受苦众生于此诸狱次第游历其苦转增故名十六游增地狱也。 【一黑沙地狱】谓热风吹热黑沙沙着于身皮骨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沸屎地狱。 【二沸屎地狱】谓沸屎铁丸自然满前驱逼罪人使抱铁丸烧其身手复使撮着口中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有...

《三藏法数》 / 1056字 / 1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仙豫

又曰仙誉。国王名。昔释迦如来為仙豫王时。杀诽谤大乘法之五百婆罗门,婆罗门命终后,生於地狱,悔过,发大乘之信,即生於甘露鼓如来世界。涅槃经十二曰:「我念往昔於此阎浮提作大国王,名曰仙豫,爱念敬重大乘经典。(中略)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9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身

身即法身也。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法性之体全彰,无有自他色相之异,故名一身。经云: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是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9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二、愚人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𤚲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𤚲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𤛓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瞋或笑。愚人亦...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159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9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叁十棒

為禪家宗匠警醒学人之语,以拟俗刑之笞杖者。但含褒贬二意,宜依处解之。禪林类棒喝曰:「德山示眾云:道道!道得也叁十棒,道不得也叁十棒。」又「睦州见僧来云:见成公案放汝叁十棒。」碧严第一则着语曰:「好与叁十棒。」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

六十三、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昔乾陀卫国有诸伎儿,因时饥俭,逐食他土,经婆罗新山,而此山中素饶恶鬼食人罗刹。时诸伎儿会宿山中,山中风寒然火而卧,伎人之中有患寒者,着彼戏本罗刹之服向火而坐。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竟不谛观舍之而走,遂相惊动一切伴侣悉皆逃奔。时彼伴中着罗刹衣者,亦...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250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四惑

我见。我爱。我慢。无明。谓之四惑。是第七阿陀那识生。

《法门名义 / 20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