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条搜索结果

一识

小乘之成实宗及经部,謖眾生唯有一识,一识依於六根而缘六境,而说明之以经中所说六窗一猿之喻。是亦有一理。密教亦立一识。中臺大日尊之法界体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因叁果

一、异熟因异熟果,异世成熟,名为异熟。谓今世所作善恶之因,即感未来世善恶之果,是名异熟因异熟果。 二、福因福果,谓布施持戒忍辱为因,即感现在及未来世所作种种事业皆得自在之果,是名福因福果。 叁、果,谓修习一切慧为因,能证叁乘及以佛果,是名果。(...

《三藏法数》 / 139字 / 19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因叁果

叁种之因与叁种之果也。一、异熟因异熟果,言今世所作善恶之因,於来世生果也。二、福因福果,言以布施持戒忍辱為因,於现在及未来世得自在之果也。叁、果,言以修习一切之慧為因,故得证叁乘及佛果也。出於瑜伽师地论。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发生六识中间缘。染是识六尘。眼受何尘。色乱其想。耳取何尘。声荡其志。鼻染何尘。香熏其欲。舌受何尘。味长其嗜。身取何尘。着于细滑。意染何尘。流于分别。何以谓之尘。六根所缘合生染着污心有等尘埃之坋物也。六识随尘障无尘。行者观空。得无尘解...

《法门名义集》 / 138字 / 1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城隍神

陔餘丛攷叁十五曰:「王敬哉冬夜笺记,谓城隍之名见於易,所谓城復於隍也。又引礼记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以為祭城隍之始,固已。然未竟名之為城隍也。按北史慕容镇郢城,梁大都督侯填等舟师至城外,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王神。於是顺人心祷之。须...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国清寺

在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叁寺,在顶曰福林,在腰曰国清,在麓曰修禪。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勅為顗禪师所创建。初顗梦巖崖万重,侧有沧海,渺无涯际,泓澄在其下。一僧来伸手导顗登山,觉后语门人,皆答以会稽天台山。因而陈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开皇...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无碍解

又云四无碍,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叁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无师

谓无师独悟之佛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佛,自然,无师。」同嘉祥疏六曰:「无师者,前之叁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菴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之授决之时,即可成...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止叁请

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讚嘆如来之二,以诸法实相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眾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交互各叁止叁请,佛遂容第叁请,广说妙法。谓之叁止叁请。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