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条搜索结果

他化自在天

略名他化天,欲界六天之第六,故称為第六天。此天為快乐,不要自己乐具变现,下天化作,假他之乐事,自在游戏,故曰他化自在。梵名娑舍跋提Paranirmitavaśavartina,此天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皆為害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也。佛成道时,来试障害者,亦此天魔也。...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3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九识

识以了别为义,谓能照了分别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识,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识。 二、耳识,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识。 叁、鼻识,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3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五通神

邪神也。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篋易衣,尽為灰烬。乃為文醮诉於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為据可矣。如其言,经...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2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阴藏

佛之阴茎也。佛之阴茎藏於腹中而不现见,故云阴藏,似马之阴,故名马阴藏,又云阴马藏,叁十二相之一。叁藏法数四十八曰:「阴相藏密,犹马阴不可见也。」往生要集中本曰:「如来阴藏,平如满,有金色光,犹如日轮。」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1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伊舍那

Īśā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於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於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叁戟鎗,浅青肉色,叁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头冠中有二仰,二天女持花。印相者...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身毒

即[天竺]也。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註,天竺国也。」史记大宛传曰:「大夏东南有身毒国。」索隐曰:身音乾,毒音篤。孟康曰:即天竺也。汉书西域传作天篤,后汉书杜篤传作天督。玄应一切经音义曰:「天竺或言身毒,或言贤豆,皆讹也。正言印度。印度名有千名...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城隍神

陔餘丛攷叁十五曰:「王敬哉冬夜笺记,谓城隍之名见於易,所谓城復於隍也。又引礼记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以為祭城隍之始,固已。然未竟名之為城隍也。按北史慕容儼镇郢城,梁大都督侯填等舟师至城外,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王神。儼於是顺人心祷之。须...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上茅城

摩竭陀国之古都。西域记九曰:「矩奢揭罗补罗城Kuśāgāra ura,唐言上茅城。上茅宫城摩竭陀国之正中,古先国王之所都,多出胜上吉祥香茅,以故谓之上茅城也。崇山四周以為外郭,西通峡径,北阐山门,东西长,南北狭,周一百五十餘里。内城餘趾周叁十四里,羯尼迦编诸径蹊,花含珠...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叁舟喻

谓澄江一,叁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随南;向北者,见随北;停舟者,见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有去住相。法身之体,本无去住也。一喻佛,叁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是名一叁舟喻也...

《三藏法数》 / 118字 / 1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中元

十五日也。修行记曰:「七中元為大庆之,道书云:七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诸大圣普诣宫中,道士於是日夜诵经,十万大圣录灵篇,饿鬼囚徒亦得解脱。」五杂俎曰:「道经,以正望為上元,七望為中元,十望為下元。遂有叁元叁官大帝之称。是俗妄之甚者。」见...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

喻叁身

喻叁身者,以体喻法身,光喻报身,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

《三藏法数》 / 183字 / 1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