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条搜索结果

二种独觉

大论云:独觉出无佛世,观外因缘,无师自悟,故名独觉。(观外因缘者,谓观外物之凋零,觉内心之生灭也。) 一、部行,部即部类。谓此独觉,稍有为人之心;如鹿行走,而能回顾后群,故名部行。 二、麟喻,谓此独觉,但欲自度,略无为人之心;譬如麒麟,唯有一角,故名麟喻。

《三藏法数》 / 11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旃檀香辟支佛

四缘觉之一。麟喻独觉也。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上行北端第八位。密号曰清冷金刚。形瘦,色黄白,左掌向外,立於胸之胁,右手执袈裟角,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七地

瑜伽论一部所明之法门,有十七种,是為瑜伽论所观之境,故云十七地。一、五识身相应地,二、意地,叁、有寻有伺地,四、无寻有伺地,五、无寻无伺地,六、叁摩呬多地,七、非呬叁摩多地,八、有心地,九、无心地,十、闻所成地,十一、思所成地,十二、修所成地,十叁、声闻地,十...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人有障

障者,覆障也。谓一阐提等四人,各有所障,不能生正信入理,沉滞空寂,故言四人有障。(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一、一阐提不信障,谓此人不信有因有果,毁谤大乘,是名一阐提不信障。 二、外道执我障,谓其所执神我之见,多在理外,名为外道。我者,即于五阴身中,强立主...

《三藏法数》 / 27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心地

心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叁业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心地观经八曰:「叁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沈沦。眾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於如来,以...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部合断

五部者,迷於四諦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於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叁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与独觉先於凡夫地以有漏智之六行观,合断下八地之见修五部也(不能以有漏智断第九地之惑见[六行观]条),合断此之法,八地之五部,分上上品乃至下下品之九品,先自上上品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十二种有情

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叁叁四,叁二及叁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叁。四、劣与中及妙為叁。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叁。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訶利帝母

即[鬼子母神]也。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往昔王舍城中有独觉佛出世,為设大会,有五百人各饰身共诣芳园,途中遇怀妊牧牛女持酪浆来,劝同赴园。女喜之舞蹈,遂堕胎儿。诸人等捨之赴园内,女独止而懊恼,便以酪浆买五百菴没罗果,见独觉佛来女傍,顶礼而供养之,发一恶愿曰:我欲来...

《佛学大辞典》 / 368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趣寂

二乘人趣向寂灭之涅槃,谓之趣寂。五性中之声闻定性独觉定性也。唯识述记八本曰:「彼趣寂者,心乐趣寂,為此心拘驰流无相,不趣无上正等菩提。」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罗睺罗

Rā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在十大弟子中為密行第一。后於法华会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於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鹿车

法华所喻叁车之一。以譬叁乘中之独觉乘,独觉者乐独善寂,不近人眾,似鹿之处山村然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為求鹿车出於火宅。」参照[叁车]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九无学

无学位有九根之别:(一)一退相,二守相,叁死相,四住相,五可进相,六不坏相,七不退相,八慧解脱相,九俱解脱相也。中阿含经第叁十福田经曰:「云何九无学人?思法,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成实论...

《佛学大辞典》 / 46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声缘二乘

一、声闻乘,闻佛之声教,观四諦而生空智,因断烦恼者。二、缘觉乘,又名独觉乘。机根锐利,非由佛之声教,独自观十二因缘而生真空智,因断烦恼者。此二乘有二类:一、愚法二乘,於现世之中不回心向大,而入於涅槃者。二、不愚法二乘,於现世之中回心而為菩萨乘之人者。天台之藏教...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独觉

见[佛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塔之层级

探玄记八曰:「依长阿含经四人应起塔:一佛,二辟支,叁声闻,四轮王也。真諦叁藏引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八重已上,是佛塔。二菩萨,七盘。叁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那含,四盘。六斯陀含,叁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若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缘觉

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鉢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麟喻

麟喻独觉也,独觉有麟喻部行之二种。见[独觉]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篋

与[叁藏]同。梵语比多迦Pitaka,译作藏或篋,经律论之叁,或声缘菩之叁。大唐叁藏圣教序曰:「八藏叁篋之文。」可洪音义一曰:「叁篋,篋藏也。谓菩萨藏独觉藏声闻藏為叁篋。」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麟角

具名麟角喻,略云麟角,或云麟喻。缘觉佛之独证,譬於麟之一角也。见[独觉]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独觉

又曰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於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此有麟角喻部行二种,独身无伴侣,如麟一角,為前者,有伴侣而同一独悟,為部行。出於无佛世,不藉佛之教法,则一也。是不依佛之声教,故胜於声闻,自脱生死而止,不能兼济他,故不及...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八十一科

大藏一览叁引指要录曰:注出般若名相八十餘科,庶发披阅者智智尔: 一、五蕴,二、六根,叁、六尘,四、六识,五、六触,六、六缘所生,七、四缘,八、六大,九、十二因缘,十、六度, 十一、我者,十二、生者,十叁、寿者,十四、命者,十五、有情者,十六、养育者,十七、眾数...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钵剌翳迦佛陀

Pratyekabuddha,旧所谓辟支佛是也。译曰独觉。瑜伽伦记八上曰:「独觉地,若作梵语名鉢剌翳迦佛陀,旧云辟支,讹也。此云独觉,初发心时亦值佛世,闻法思惟。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或观待缘而悟圣...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毕勒支底迦

Pratyeka,不逢佛世而悟,故云独觉,观十二因缘而觉悟,故云缘觉。慧苑音义上曰:「辟支梵音。具云毕勒支底迦。此云各各独行。佛者觉也。旧翻為独觉,正得其意,或翻為缘觉,译人谬。以梵语云鉢攞底迦,此翻為缘故。智论第十八中通上二类也。」玄应音义叁曰:「缘一觉又云独觉。旧...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辟支迦佛陀

Pratyekabuddha,略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又作鉢罗翳迦佛陀。旧译缘觉。新译独觉。智度论二名俱存。盖辟支佛具此二义也。初发心时值佛,而思惟世间之法,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好寂静,加行满而无师友之教,自然独悟,故名独觉。又观待内外之缘(内為飞花落叶外為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92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生百劫

缘觉乘之人,极速以四生之加行得道果,极迟者以百劫之加行得道果。光记二十叁曰:「若据独觉,极疾四生修加行,极迟百劫修加行。」五教章下之二冠註曰:「问:四生百劫云何修行?答:景猷百行钞九云,言四生者略有两断。一云:第一生修声闻资粮,第二生修声闻加行,第叁生修缘觉资...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鉢剌翳迦佛陀

Pratyekabuddha,旧所谓辟支佛是也。译曰独觉。瑜伽伦记八上曰:「独觉地,若作梵语名鉢剌翳迦佛陀,旧云辟支,讹也。此云独觉,初发心时亦值佛世,闻法思惟。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或观待缘而悟圣...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二种独觉

麟喻独觉,部行独觉也。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独觉捨悲障

独觉有捨大悲心之障也。盖独觉之人,但能自度,无利他心,故不能起大悲心,利益一切眾生,从而不能至於佛果,故谓之捨悲障。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部行独觉

二种独觉之一。谓声闻乘中预流一来不还叁果之人或為四善根人之最利根,最后证第四阿罗汉果时,离佛边而观飞花等外缘或观十二因缘道理而独自觉者。此种之独觉者,修行中组织数多之部党,如声闻人,故云部行,至证果而独悟,故云独觉。见[独觉]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种沙门

一胜道沙门,佛与独觉自能觉者。二示道沙门,如舍利弗说法示道者。叁命道沙门,如阿难以戒定慧為命者。四污道沙门,犯重之比丘,律云摩訶罗,谓老比丘喜盗他物也(犯戒而滥受他之信施)。见俱舍论十五。 又一胜道沙门,稟佛出家,能灭烦恼而证胜道者。二说道沙门,已断惑证理,能...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