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条搜索结果

识境四

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故名识境四。 一、我,谓众生于五阴法中,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若即若离者,谓计即阴是我,离阴是我也。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五阴也。)...

《三藏法数》 / 218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寂静应真言

扇底迦法应之真言也。大日经疏七曰:「若真言中有纳磨(是归命意),莎缚訶等字,当知是修叁摩地寂静应真言也。」要略念诵经曰:「所谓初安唵字,后称所方言莎缚訶名扇底訶也。」此中纳磨与唵之违,胎藏界為纳磨,金刚界為唵。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之一。使法体於现在暂时安住,各行自果者。俱舍光记五曰:「至现在已住令彼用暂时安住各引自果故為住,若无住诸法暂住应更不能引自果。」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息有四种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 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 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而结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

《三藏法数》 / 23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能见

叁细之一。又九之一。见[叁细]条及九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如来叁十二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叁十二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叁手指纤长】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

《三藏法数》 / 998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 二、别,多即非一为别,...

《三藏法数》 / 351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念应慧

是定慧应之一念,理智应之一念,将成佛时之智慧也。智度论九十二曰:「住如金刚叁昧,用一念应慧,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是时名為佛,一切法中得自在。」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应,觉心初起,心无初。」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一念

(一)谓无间道金刚喻定应之智,唯為一剎那也。大般若经叁百九十叁有曰:「从此无间以一剎那金刚喻定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麤重习气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起信论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应,觉心初起,心无初,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应宗

梵语瑜伽Yoga,译曰应。真言宗之异名。彼宗以叁密应之旨為本,故曰瑜伽宗,又云应宗。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诸法实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六度满

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毘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捨国者,戒之满也。羼提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太子抒海并讚佛者,精进之满也。尚闍梨鹊巢顶上者,禪定之满也。劬嬪大臣分地息諍者,智之满也。见俱舍论十八,辅行叁之二,观音玄记下,四教仪。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忍有二种

谓菩萨能安忍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忍,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忍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忍也。 二、出世间忍,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种

一、假名,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故名假名。 二、法,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故名法。(五蕴者...

《三藏法数》 / 23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无见顶

佛叁十二中乌瑟腻沙中之好也(為大,好為小)。佛顶上有肉块隆起為髻形,谓為乌瑟腻沙,顶上肉髻等,於此中有一切人天不能见之顶点,故名无见顶。观佛经叁曰:「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观无量寿经曰:「唯顶...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