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条搜索结果

病祕要经

病秘要法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九种大

九种之大乘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定:一、自性,二、一切,叁、难,四、一切门,五、善人,六、一切行,七、除烦恼,八、此世他世乐,九、清净净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齐鄴西龙山云门寺僧稠,能修法。尝山行见两虎斗,以锡杖中解之而去。齐文宣帝為建云门寺。屡幸寺,稠师守比丘之法,都不送迎。或人以此谗於帝,帝大怒,欲自来加害。稠师冥知之。避寺去二十里,孤立道傍。帝至而问之。曰:恐鲜血不净,污精舍。帝下马悔谢,躬负师还寺。见唐高僧...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径山佛鑑

卧龙破庵祖先之法嗣。名师范,号无準。东福寺之开山圣一、圆觉寺之开山祖元,皆其法嗣也。见无準条。(CBETA註:疑為见[祖元]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定藏

定之库藏。千手陀罗尼经曰:「诵持此陀罗尼者,(中略)当知此人是定藏,百千叁昧常现前故。」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六妙门

六妙法门之异名,佛祖统纪名為不定止观。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鼻隔

谓闭息六根,而隔离前境也,约鼻之一而总称六根。谓住於空见,枯木闇坐之人。犹言闇证师。止观十曰:「鼻隔师发得空见,多堕网中不能自拔。」同辅行曰:「鼻隔无深观行唯止心鼻隔,因此观故发得空见。此人尚不识小乘真諦,岂能观於空见之心令成妙境?但随见转堕於见网。」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十种行

一、令观处明净。二、徧起观诸根。叁、晓了於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着。七、心欢喜。八、心定成捨。九、近学定人。十、乐着安定。见解脱道论四。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叁昧经

叁昧法门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上乘

传灯录曰:「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悟吾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本自具足,此心即佛,依次而修者,是上乘。按佛教本分大小二乘。以大乘為上乘,小乘為下乘。自宗兴起,自谓超乎二乘之上,别立上乘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定人之居室。中阿含经四十叁曰:「无事室。」日藏经一曰:「或有建立讲读论堂经行室。」行事钞下叁之叁曰:「阿含云:佛及比丘,食竟皆入室坐,晡时从起而说法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宗七祖

传灯录谓初祖达磨至六祖慧能,以法及衣相传,自七祖以后不传衣。又,荷泽神会师於天宝四载入京,着显宗记,以订两宗,南能顿宗,北秀渐宗,师嗣六祖,宗推為七祖。杜甫诗曰:门求七祖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五门

谓小乘七方便中之五停心观也。有五门经要用法一卷。 又维摩经弟子品中迦旃延章说之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五义是也。维摩以之為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一一双非。取其双比之义,為圆教之五门。释籤四之一曰:「言五门者,如净名迦旃延章五门是也,取结成双非以显中道為圆...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观练熏修四种之一。谓九次第定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九种大]之一。以修行困难而有此名。有叁种:第一之难者,菩萨久修定,心则自在。而為救眾生故,捨定之乐而生於欲界也。第二之难者,菩萨修了无数量之诸深定,而自拔於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也。第叁之难者,菩萨由定而达於无上之觉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