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条搜索结果

智拳印

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印相,独一法界之相也。以表诸佛之执持智法海。一字顶轮王经曰:「拳能执持诸佛智法海。」是九会曼荼罗中第六一印会智法身之大日也。时处轨曰:「右执左头指,十方剎立中,唯有一乘佛,如来之顶法,等持诸佛体,是故名智拳。」金轮仪轨曰:「十方佛之中,唯有智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等持

定之别名。梵语旧称叁昧,译曰定,新称叁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於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於定散二心也。假使在於散心而心专注於一境即叁摩地。故译為定者不可也。唯识述记七上曰:「等持者平等持心等,但於境转,故名為等持。故通定散。(中略)叁摩地,此云等持。」俱舍论二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摩地

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叁摩底;新称叁麼地、叁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昧

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种加持

大日经入秘密曼荼罗性品所说。有师弟及曼荼罗之叁种。义释十一曰:「前品说入秘密曼荼罗方便,所谓叁种加持也。谓以真言加师之身及所入之坛,等持弟子,令至坚固。」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等持

叁叁昧,新作叁叁摩地,译曰叁等持:一空等持,二无相等持,叁无愿等持。见[叁叁昧]条。 又更有一种叁等持,一有寻有伺等持,二无寻唯伺等持,叁无寻无伺等持。见[叁摩地]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等引

梵名叁摩呬多Samāhita,译曰等引。定名也。在定心专注之性曰等引。等谓身心之安和平等也。人若修定则依定力而引生此等,故名等引。唯识述记六上曰:「等持通定散。但专注境义。等引唯定心庆作意注故。言等引者。一引等故名等引。谓身心中所有分位安和之性平等之时名之為等。此由定...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等至

定之别名。梵名叁摩鉢底,在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為等至。是唯定而非散。通於有心无心,若有心定,则其心离昏沈与掉举而為平等,谓之等,以定力得至此等,故谓之等至,若无心定,则约定中依身大种平等,而名為等至。外有等持等引之二、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重等持

又曰叁重解脱,叁重叁昧。见[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重叁昧

与[叁重等持]同。

《佛学大辞典》 / 9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