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如太虚空,无有障碍,诸佛众生,平等具足,故名法身如虚空遍。 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自报之身也,谓究竟始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暗,显发本有真身,譬如日光,无幽不烛,故名智身如日光遍。 叁、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应身也,谓究竟...
《三藏法数》 / 169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曰:「过去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彼佛為一切眾喜见菩萨及大眾说法华经,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修苦行,得现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入此叁昧雨诸妙华妙香,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作是供养已,自念不如以我身供养,服诸妙香,身涂香油。於日...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蕴成戒身,色蕴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谛,即审实之义,谓观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不出空与色、心,经云:我以叁谛,摄一切法是也。 一、空谛,空即虚幻之义,谓谛审一切众生及与世界等法,性相本空,虚假不实,是名空谛。 二、色谛,色即质碍之义,谓谛审世间众生色身及山河大地种种形相,乃至意识所缘一切境界,...
《三藏法数》 / 174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略称普现叁昧。如妙音观音自在示现一切眾生色身之叁昧名。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中略)得现一切色身叁昧。」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谛即审实之义。谓观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不出空与色、心。经云:我以叁谛,摄一切法。是也。 一、空谛,空即虚幻之义,谓谛审一切众生及与世界等法,性相本空,虚假不实,是名空谛。 二、色谛,色即质碍之义,谓谛审世间众生色身及山河大地种种形相,乃至意识所缘一切境界,...
《三藏法数》 / 17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4日菩萨得此叁昧,则得现种种色身化益眾生,故名普现色身叁昧。如妙音观音之现诸身,即依此叁昧之力用。法华经名曰现一切色身叁昧。同经妙音菩萨品曰:「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菩萨,深种善根,世尊住何叁昧,而能如是在所显现度脱眾生?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叁昧名现一切色身...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普贤菩萨之叁昧也。大疏十谓佛境界是诸佛自证真实境界,非声闻等所能及,如法华方便品中所说,庄严者,即是如来自证体,有无量德自庄严云。义释七谓此佛境界,即是诸佛自证不思议平等心地之庄严,谓从大悲胎藏曼陀罗,普现色身,徧满虚空法界,一时行菩萨行,庄严种种佛剎,成就一...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谓五蕴也。一、坚固妄想,即色阴也。眾生之体,因想而生,心因想而起,命因想而传,诸想交固而成色身。故名现色身曰坚固妄想。二、虚明妄想,即受阴也。眾生欲想而登高,则足先酸涩,好恶之二相,损益现驰。是即无受阴体。故曰虚明。叁、融通妄想,即想阴也。眾生之念虑為虚情,色...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法相宗所立,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虽有客尘烦恼,而自性清净,湛如虚空,离一切分别之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原為寂静,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断尽烦恼障所显之真如也。有餘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所断之烦恼而谓為餘。虽餘此有漏之依身,而烦恼之障,...
《佛学大辞典》 / 488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一实色身,诸佛如来因中修无量之德,至於果感无量之相好庄严,是為实色身。二化色身,诸佛如来由大悲愿力為眾生变化种种之身形,是名化色身。见佛地经论七。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观经十六观中之第九观,观想阿弥陀佛之身相光明也。其观成就,则得见十方诸佛之身相。对於第八观而谓此观為真身观。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斥声闻缘觉之悟也。此二乘之人,得悟则称為灰身灭智,火化色身,都灭心识,终归於空寂之涅槃。灰沙者,言火化五蕴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如观音现叁十叁身,佛菩萨普示现种种之身,济度眾生也。大日经疏二曰:「当念我当得门证自然之慧然后普现色身而演说之。」法华经科註八曰:「普现色身形无定准,不可牛羊眼看,不可以凡愚识度。」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