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条搜索结果

患之深譬之河津。智度论十一曰:「万物无常,唯福可恃。将人出津,通大道。」法华玄赞一曰:「庶令毕离津,终登觉岸。」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贪欲者是之根本。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所因,贪欲為本。」龙树传曰:「是时始知欲為本。」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界

叁界之迷界,為有罪恶眾生生死轮迴之境界。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行外道

一、自饿外道,谓外道修行,不羡饮食,长忍饥虚,执此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自饿外道。 二、投渊外道,谓外道修行,寒入深渊,忍受冻,执此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投渊外道。 叁、赴火外道,谓外道修行,常热炙身,及熏鼻等,甘受热恼,执此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赴...

《三藏法数》 / 25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生老病死。即合四為一也。二、爱别离。离别亲爱者之也。叁、怨憎会。与憎恶者会合之也。四、求不得。求欲者不得之也。五、五盛阴。亦云五阴盛。五阴者,身心之总体,心身炽盛生长之诸也,又心身盛受一切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人有五

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四大者,地大...

《三藏法数》 / 269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盛阴

之一。人之一身,自色受等之五阴而成,其五阴之势用炽盛,故曰盛阴。受於盛阴一切之,谓之五阴盛。即心身之总也。又曰五阴盛。见[五阴盛]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类智

八智之一。观色界无色界之諦,而断对於諦之见惑之智也。此智為先观欲界諦而起之法智流类,故有类之名。叁藏法数叁十一曰:「观欲界諦之后,復观上二界諦。真智明发,是欲界法智之流类,是名类智。」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自寒热饥渴等缘所生之。二坏,乐境坏时所生之。叁行,為一切有為法无常迁动之。见俱舍论二十二,叁藏法数十二。 又数论叁,依内,依外,依天也。依内者,身心之。依外者,由人物害来之。依天者,由风雪等来之。见金七十论上。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末罗

木名。慧苑音义上曰:「末罗,西域近海岸边树名,此翻為黄杂色。金翅鸟若来,即居其上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梵语豆佉Duḥkha,逼恼身心之谓也。佛地经五曰:「逼恼身心名。」大乘义章二曰:「逼恼名。」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谓烦恼之业缘也。净住子曰:「眾等此生由於身意,造诸业。」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界八

在迷界之八。即生老病死之四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之四也。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使身心之果报。从恶业而生者。总言之,则生死之果报皆也。就中分别之,则如天上者乐果,如地狱者果。如人界者乐互立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為阿支罗迦叶自他作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為阿支罗迦叶说非自作、非他作、非共作、非无因作,迦叶因而见諦得道,触於牛而死,入灭。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