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条搜索结果

金刚顶瑜伽金刚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如金刚顶经百千颂十八会瑜伽。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夫修行菩道。证成无上菩提者。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以为妙道。一切有情沉没流转五趣三界。若不入五部五密曼茶罗。不受三种秘密加持。自有漏三业身。能度无边有情。无有是处。五趣有情三界所摄。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色无色界修行...

《金刚顶瑜伽金刚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509字 / 3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

六种戒

一、回向戒,回向戒者,谓菩利他心大,则以持戒善利,普皆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果也。(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 二、广博戒,广博戒者,谓菩运心广大普博,虽持一戒,而能广摄一切所学诸戒也。 叁、无罪欢喜戒,无罪欢喜戒者,谓菩远离五欲,而于诸戒无...

《三藏法数》 / 279字 / 30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八种异熟因果

谓现生所作之因,而于异世成熟其果也。盖业通叁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则现世受其福报;所作之因不善,则现世受其恶报。又如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不同,后世成熟善恶果报亦异。故此异熟因果凡有八种焉。 一、寿量圆满,谓菩修行,于诸众生起大慈悯,无杀害心,以此为因,异生感...

《三藏法数》 / 600字 / 2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9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心

,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有情。谓菩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无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无量无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八大童子印言

第一慧光童子。种子為,叁昧耶形為五股金刚杵,印為金刚合掌而忍愿(左右中指)竪合如针。真言曰:「唵(归命)嚩曰囉摩帝入嚩囉(金刚慧光)菩地质多(菩提心)曩(种子)」。 第二慧喜童子。种子為,叁形為叁股鉤,印為金刚合掌,而忍愿(中指)竪合如宝形。真言曰:「唵(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1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摩诃以身施虎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着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将至杀处。遥见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1402字 / 1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尊形

瑜祇经大金刚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说秘金刚药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剑轮印(印铃也,是此尊之叁昧耶形)及羯磨。五眼布忿怒,叁首马王髻。」秘藏记末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即牙菩,是寂静身。」补陀落海会轨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於五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净法界真言

又曰法界生真言。南謨叁曼多佛陀南。达摩驮都。嚩婆缚。句痕。第一句归命如常,第二句达摩驮都為法界之义,第叁句嚩婆缚為自性之义,第四句句痕為我之义。法界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即是法界,此行者虽未能即体真性,但作此印,诵真言,亦即同於体法界也。见大日经密印品,同疏...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鞞跋致

Vaivartika,译曰退。初心之菩,退失所修之行也。阿鞞跋致,即不退也。智度论四曰:「菩提有两种:有鞞跋致,有阿毘跋致。」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大明王

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五方菩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配於本经之五菩,说此菩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1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梵语具云菩提,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